陳舜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強硬派也不得不承認,絞盡腦汁,終無良策,只是白白花費了許多時間。宮廷的空氣終於也逐步變爲“割地難免”。
等待是李鴻章的手法之一。
李鴻章首先提出決不割地的主張,是爲自己將來的處境預先做安排。正因爲如此慎重,他才能長期穩坐在權力寶座上。
不十分了解清朝的政治結構,就會覺得這時還抱着強硬論的李鴻章“有點兒古怪”,“是井底之蛙”,“簡直不諳世事”。連美國公使田貝在給本國總統的祕密報告中也激烈地抨擊:“李鴻章的名聲完全是一種誤傳,他的左右盡是些寄生蟲,其政治見解不足取。”
當然,李鴻章的實際才幹也許不如名聲那麼高,但若說徒具虛名,恐怕也不符合事實。
李鴻章玩弄了一番被外國人誤解的手法之後,於3月2日第一次上奏,指出割讓領土已成不可避免之勢。
戎狄窺邊,古所恆有。唐棄河湟之地,而無損憲武之中興;宋有遼夏之侵,而不失仁英之全盛。
李鴻章引證歷史事實,說明割讓領土並不意味着亡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