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舜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唐在“安史之亂”以後,被吐蕃奪去河湟之地,即今甘肅省西部。吐蕃吞併敦煌是781年,被張義潮奪回是850年,大約失掉了七十年。這一時期,自憲宗至武宗(806年—846年),唐從安史之亂的荒廢中重新崛起,形成“中興”的強盛時代。北宋時期,遼和西夏入侵宋域,宋王朝丟失了領土,但從仁宗到英宗(1023年—1067年)卻是後世所歌頌的全盛時代。
李鴻章又引證了近代歐洲歷史。普魯士和法蘭西兩國之間屢次發生戰爭,勝敗的結果總是要割讓領土,但一方勝了不久,就又被另一方打敗,如此反覆。他說:“但圖自強之計,原不嫌暫屈以求伸。”
爲擺脫現在的困境,只有答應割地的要求,這是研究了一切方法之後的結論。
3月3日,紫禁城內,軍機大臣們齊集開會,身體欠安的西太后也露了面。割地之事,必須得到最高權力者西太后的批准。首席軍機大臣是恭親王,此外還有禮親王、孫毓汶、翁同龢、李鴻藻、徐用儀、剛毅等人。
3月4日,李鴻章被召進紫禁城。這次只有他一人,正式向西太后和光緒帝請示御旨,其他軍機大臣都沒有參加。
李鴻章3月5日起身,3月7日回到天津,便立刻着手媾和使團的人選。基本方案他心裏早就擬好了。他給離得較遠的馬建忠發了電報。
朝鮮發生“壬午軍亂”時,馬建忠依照李鴻章的命令,逮捕大院君,把他押送到中國。雖是十三年前的事情了,但追尋這次中日戰爭的根源,卻在於此。他對事情的經過知道得最詳,而且在中法戰爭媾和時曾當過李鴻章的助手。馬建忠留學法國,專攻法律,在巴黎取得律師資格。爲鴉片稅收事,同印度的英國總督交涉過。在朝鮮,同外國使團周旋。他的國際外交經驗豐富,李鴻章認爲必須把這樣的人選進來。
帶兒子李經方前去,也不是假公濟私。李經方曾任駐日公使,精通日語,在日本政界熟人頗多,明白對日事務。不論誰來組團,都會把他列爲成員。他當過公使,品級也高,所以這次安排他當參議,是事實上的副全權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