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書評二:
有關最近大漢的感受:
猛大,其實最近看了之後,一直有什麼東西壓在心裏,讓人覺得不痛快。今天看完之後,我才發現,原來關鍵在於李弘越來越像一個傀儡而不是主角。在最新的一章中,完全表現出了這一點,極有代表性。
試看這一章李弘在幹什麼?開會,寫信,睡覺。在我看來,李弘已經越來越成爲手下謀士與朝廷大臣的棋子。雖然這樣說不準確,但是李弘的毫無主見,或者說顧頭顧尾,在漢末這個時代早就死了十來次了。我們看到,真是的歷史上,在漢末這個年代,有像李弘這樣的存活嗎?請舉例。我知道猛大一直在思索怎樣合理改變歷史,但是,改變歷史的前提是要尊重歷史啊。我們現在看到,李弘在幹什麼?
有關什麼“急書某某”,這樣的橋段,其實真的應該少出現了,因爲這是小說,不是史書,您這樣寫請問小說的情節性在哪裏?小說的藝術性在哪裏?我可以這樣說,其實這本小說在歷史再建上越來越成功,但是在小說的藝術創造上,越來越失敗。我曾經向我的一位很好的學歷史的朋友推介這本小說,他最後和我說:前後判若兩人,作者是,主角也是。
其實,在猛大最近的幾次留言中,我也發現一個問題,您總是在關注整個走向,在思索皇權制約。但是,爲什麼您不能多花點筆墨去更多的表現某一重要情節,也就是說更好的表現故事性呢?整體的歷史進程固然重要,但是有些細枝末節完全沒有必要在每一章節中都去講述。我知道現在的大漢情勢爲:兩個戰場與兩個中心:翼州與豫州,晉陽與洛陽。那麼到底重點在哪裏?是短兵相見、日益激烈的兩個戰場,還是爭論不休、毫無頭緒的兩個中心?我真的不知道猛大覺得哪個更重要?哪個更應該多加詳細的得描寫?哪個更具有文藝創造的空間?
沒有了配角發自內心的語言對白,有的只是一些炒冷飯的皇統之爭;沒有了熱血激情的戰爭描寫,有的只是隻言片語的簡單帶過;沒有了驚心動魄的謀略征伐,有的只是跳樑小醜的冠冕堂皇;沒有了有情有義的主角塑造,只有日漸淡薄的傀儡主角。
多角度的描寫,我不反對,但是沒重點、沒味道的創造我覺得讓人傷心。其實在第一本書中,我覺得是猛大寫的最好的,爲什麼?因爲雖然書的線路一直在李弘身上,但是我不覺得說我失去對整個大局的控制與感受。但是現在正好相反,書的線路有三條,卻讓我覺得越來越迷亂,越難以在我腦海中有一個清晰的展現。其實,完全可以通過主線來展現輔線;或者用主線纏繞一個輔線,然後再通過這兩條線去展現其他的輔線,也未嘗不可。但是將主線降級爲輔線,將輔線昇華爲主線,這值得商榷。
歷史事件的再造,固然要牽扯到許多的人、事、物,但是,這畢竟不是列傳,更不是本紀,是不是有必要將每一件事情,每一個人物都牽扯近來,我想更值得商榷。龐大的事件,是不是必須要將所有的事件與人物都羅列?爲了將歷史事件更清晰的展現,是不是就必須要犧牲小說的藝術性與故事性,而轉變爲流水賬?
其實真的要多角度的展現,我更喜歡,但是千萬不要這樣簡略的、以拋棄故事性爲代價的寫,我寧願猛大寫出一本現代版的《三國演義》來,我也願意掏錢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