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一百多年前,中國人被西方人全面打敗之後,開始相信,整個世界有着一元進化的方向,有着單一進步的套路。西方人在這條路上,走得比中國人快,走到了前進的這種發展程度。而全人類的文明都會沿着這種上升的趨勢前進,只不過不同的民族,處於文明上升鏈條上的不同點上。中國人在這裏,西方人在中國人前面,而比我們更落後的柬埔寨人在中國人的後面,而中國的少數民族鄂倫春在更後面。(笑聲)也就是說,不同的民族沿着同一個方向,只不過在方向的不同點上,在往前發展。
我們知道,二十世紀初期,有一種思想,對中國人的影響力非常之大。胡適之的名字就體現了當時思潮的傾向。適之這個名字,是胡適根據達爾文的“適者生存”的理念取的。當時,進化論在中國的影響太大了。中國人被打暈了,要找到自身捱打的原因,避免再次捱打,怎麼辦呢?有一種解釋告訴我們,中國人捱打是因爲中國落後,要不捱打,怎麼辦呢?趕快沿着那條道路前進,趕上西方。這種想法,一下子讓中國人看到了希望,中國人想往前追。這時,中國人就給自己找到了一種定位,但是,這種定位建立在歷史一元化發展的邏輯之上,它相信,每一個民族都會沿着同一個方向進化。這種進化論思想,依據的是社會達爾文主義,從那以後,我們就有了這些觀念:歷史是進步的,時代是前進的,社會是發展的,而且向上的趨勢是唯一的方向。
這種觀念,實際上就把西方人走過的道路,看作全人類必然會經歷的道路,西方人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那我們的今天是什麼呢?按照這種邏輯,我們的今天當然就是西方人的昨天。西方人的昨天是封建社會,自然而然,兩千多年來,中國不發展,就是因爲我們處在封建社會。我們說中國長期是封建社會,這不是從經驗出發,不是從事實出發,不是從中國的境況出發,而是從一種簡單的邏輯出發:西方人的昨天是我們的今天,昨天西方人處於封建社會,那麼,我們兩千年來也是處於封建社會。人在腦震盪的狀況下,完全喪失了記憶,喪失了時空觀,喪失了自我座標,於是,封建,這樣一個毫無道理的觀念,支配了中國接近一個世紀的時間。
這種邏輯的背後,又強化了我們相信的那個原因:人類歷史沿着同一方向往前發展。當然,今天,稍微有點生物學知識的人都知道,社會達爾文主義實際上是對達爾文的一種誤解。達爾文主義根本不認同生命的進化有一個統一的方向。生物學科學告訴我們,人類進化呈現出一種樹狀的發展邏輯,根本不存在說:人是最高級的,類人猿低一級,猩猩再低一級,接下來是猴子,一般的哺乳動物再低一級,依次往前,是爬行動物,小蟲子。按照這種邏輯,就會產生出一種可怕的推理:我們今天是人,昨天是類人猿,昨天的昨天是猩猩;猩猩不服氣,它說自己今天是猩猩,明天可以進化成猿,後天就變成人了;猴子也不甘示弱,它說不久它的尾巴就會掉,變成猩猩,再往前進步,總有一天會變成人;老鼠也不甘心一輩子做老鼠,將來它也要做動物中的佼佼者,做猴子,最後進化成人;甚至,連一頭豬都不甘心任人宰割,有朝一日,它也要變成人。(笑聲)稍微有點生物學常識的人都會知道,達爾文的進化論所講的根本不是這個意思。他認爲,根本不存在一個終極的、最高級的進化狀態,可是呢,社會達爾文主義和一般中國人的思維模式卻告訴我們:人類發展有一個同一的方向,有一個終極的狀態。而且,我們知道,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這樣一種發展邏輯,一種完全在斯大林時代杜撰出來的理論,一種根本不是馬克思原意的東西,支配了我們今天的思維。封建這個詞語上的錯誤,不在於詞語自身的錯誤,關鍵在於,詞語背後所強化的邏輯:它告訴我們整個人類文明進程有一個單一的座標系,它以現代西方的標準爲標準,說到底,是一種“西方中心主義”的邏輯。
第二個詞語,也是我們時常在使用的,而且,不認爲它是錯誤的,這就是“啓蒙”。其實,啓蒙背後,也有一種思維的陷阱。如果說,封建一詞背後的陷阱,只要經人一點化,大家就能意會的話,那麼,啓蒙一詞背後的陷阱,顯得更加隱晦。包括我剛纔談到的李慎之先生,雖然他指出了封建一詞的錯誤,但是,他同時也認爲,中國人需要啓蒙。
啓蒙一詞與封建一詞中,有一些極其類似的東西,其陷阱也頗爲相似。法國人、英國人觀念中的啓蒙,與漢語中啓蒙一詞的意思,非常接近,它們都指:人處在一種陰暗的角落裏,要獲得光明,走向文明,由愚昧走向開化,這就叫做啓蒙。這好比一座房子,黑漆漆的,我們把窗戶打開,讓光線照射進來,這些光線象徵着聰明、才智、文明、先進與智慧,它們照耀了我們黑暗的心靈。但是呢,法國人首創啓蒙一詞時,在他們的意識當中,啓蒙所運用的智慧,並不是外面的世界給予他們的,不是外部文明光芒的造化。也許,諸如法國偉大的啓蒙思想家伏爾泰,也會羨慕古老中國的文明之光,但是,他們並不認爲,法國文化自身就是黑暗的,要等待東方文明的改造。待會兒,後面我會細緻分析。
十八世紀,法國許多搞啓蒙運動的思想家都認同中國是文明之國,東方人太了不起。伏爾泰曾經說過這樣的話:當我們歐洲人還在亞平寧的森林裏遊蕩的時候,還在茹毛飲血的時候,東方的文明古國已經進化到不可想象的程度。中國皇帝把遼闊的東方,統治得井井有條。中國像一個家庭那樣和諧有序、充滿仁愛,自由、平等、博愛的故鄉就在中國皇帝那裏。皇帝對待他的臣民,就像父親對待兒子那樣仁慈。在法國許多啓蒙思想家的觀念中,啓蒙的源頭是東方的光明,中國人的光明照耀了西方。但實際上,我們也應該看到,當年法國人啓蒙的時候,當英國人、美國人和德國人也都向往中國的時候,他們的嚮往與我們今天對西方的嚮往,期盼着由西方文明啓蒙中國,是有根本不同的。不同在哪裏呢?歐洲人當年嚮往的東方,是一個難以企及的東方,由於交通不便,信息不暢,所以,他們的
東方,很大程度上,是自己腦中構想的東方,是自己想象的東方,而不是真實的東方。由於實際的東方,離他們太遙遠了,所以,他們只能發揮自己的思想,杜撰一個東方。這就好比你在一瞬間看上一位美貌的姑娘,此後你卻沒法見到她,卻經常回想她,甚至在夢中見到她,但是,你心中的她,與真實的她相差越來越大了。正因爲有距離,你的想象才能自由,你才能讓自身充滿主觀能動性,這樣一來,你期盼的偶像,與真實存在的她,是兩回事情。
回到啓蒙問題的探討上,西方人崇尚東方,以爲是在用中國文明改造西方文化時,實際上,他們是自己在改造自己。那也就是說,真實的啓蒙運動,不是西方人藉助外面的光芒來照耀自身,而恰恰相反,他們是在自我覺醒。在其他的講座場合,我曾經談到過,西方文化的源頭,更多的是,古希臘的哲學、猶太人的信仰、基督教的文明。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啓蒙運動等都是西方人的一種自然狀態的萌發。西方人真實的啓蒙,並不是用外面的光明來照射他們,而是用自己的光芒照耀自己,用自己內心智慧的覺醒來改變自己。
可見,啓蒙一詞的原義,並不是我們表面所理解的那樣。關於這一點,可以參照德語中啓蒙一詞的含義。它與英語、法語、漢語中啓蒙的意思不一樣。在德語中,啓蒙指的是自我成長髮育和自我進步的過程。這可謂是更加真切地表達了啓蒙的本義。但是呢,當今,大多數中國人理解的啓蒙是:中國人的現狀是矇昧的,急切需要用外面的光芒在改造自己。說穿了,如今很多知識分子鼓吹的啓蒙,就是要以西方的先進思想來改造中國人。這種啓蒙,是一廂情願的傾向,是將所謂先進的思想灌輸我們的大腦,讓我們走向光明,這種啓蒙,與西方原創的啓蒙完全是兩碼事。在這種情況下,人變成了所謂的光明的奴隸,受它支配,人在所謂的光明面前,只不過是一個工具,一個被改造的對象。這種啓蒙的指導思想,可能恰恰造成了今天中國的許多被動、捱打和平庸。中國人越來越缺乏創造力,越來越喪失個性,越來越沒有了主動能力,越來越將自身活力崩潰。“啓蒙”觀念上的陷阱,可能是根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