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史”是指歷史典籍,如《史書》、《漢書》、《三國志》、《資治通鑑》等。
“子”是指春秋戰國以來諸子之學,如《荀子》、《老子》、《莊子》、《論衡》等。
“集”是指古代詩文詞賦的著作,分爲總集、選集、別集,如《樂府詩集》、《古詩集》、《全唐詩》、《古文觀止》等。
中國古代禮儀文明之六
說到中國的禮儀文化,不能不提到《周禮》、《儀禮》和《禮記》,即通常所說的‘三禮‘。《三禮》是古代禮樂文化的理論形態,對禮法、禮義作了最權威的記載和解釋,對歷代禮制的影響最爲深遠。
以人法天的理想國綱領--《周禮》
西漢的景帝、武帝之際,河間獻王劉德從民間徵得一批古書,其中一部名爲《周官》,作者佚名。原書當有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等六篇,冬官篇已亡,漢儒取性質與之相似的《考工記》補其缺。王莽時,因劉歆奏請,《周官》被列入學官,並更名爲《周禮》。東漢末,經學大師鄭玄爲《周禮》作了出色的注。由於鄭玄的崇高學術聲望,《周禮》一躍而居《三禮》之首,成爲儒家的煌煌大典之一。
一、聚訟千年的學術公案
《周禮》是一部通過官制來表達治國方案的著作,內容極爲豐富。《周禮》六官的分工大致爲:天官主管宮廷,地官主管民政,春官主管宗族,夏官主管軍事,秋官主管刑罰,冬官主管營造,涉及到社會生活的所有方面,在上古文獻中實屬罕見。《周禮》所記載的禮的體系最爲系統,既有祭祀、朝覲、封國、巡狩、喪葬等等的國家大典,也有如用鼎制度、樂懸制度、車騎制度、服飾制度、禮玉製度等等的具體規制,還有各種禮器的等級、組合、形制、度數的記載。許多制度僅見於此書,因而尤其寶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