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
以下不計字數。
相和歌的名稱最早見於漢代,它是在街陌謠謳的民歌基礎上繼承先秦楚聲等傳統而形成的一種音樂形式,其特點是“絲竹更相和,執節者歌”,即歌唱者自擊節鼓與伴奏的管絃樂器相應和,並因此而得名。主要在官宦巨賈宴飲、娛樂等場合演奏,也用於宮廷的朝會、祀神乃至民間風俗活動等場合。
相和歌在發展過程中逐步與舞蹈相結合,成爲一種有器樂,歌唱與舞蹈相配合的大型演出形式,被稱爲大麴或稱相和大麴,它最能反映當時藝術的水平。
漢代雜舞。
漢代樂舞有雅樂舞蹈和雜舞之分。雅樂舞蹈主要用於郊廟、朝饗等莊重場合,比如巴渝舞和靈星帶舞。雜舞一般是在宴會場合使用,它往往起源於民間舞蹈,經過宮廷音樂家的加工、創作,成爲爲統治階級歌功頌德的舞蹈形式。其風格比較典雅,也有娛樂性的一面。漢代雜舞主要包括鞞舞、鐸舞、巾舞、拂舞、劍舞。
鞞舞得名於舞人所持的舞具——鞞鼓。鞞是一種帶柄的扁形小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