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曹朋深知,不能讓周不疑搶了先機。
這孩子伶牙俐齒,一旦被他搶奪了先機,佔居了主動,自己可就處於被動之中。
周不疑擅長偷樑換柱,而曹朋則要把這個節奏控制住。
他不需要去和周不疑爭論,只需要不斷的發問,攪亂周不疑的思緒,使節奏始終都可以控制在他的手裏。若是談論經典文章,曹朋真不認爲,自己能勝得過周不疑。這孩子從小受這方面的薰陶,遠不是曹朋這種半路出家的人可以相提並論。當然了,重生十年,曹朋對這個時代的文章典籍,大都也有所瞭解。同時,他可以感受到,在東漢末年時,儒學容納百川的包容性。
甚至在唐宋時期,儒學都不是一家之言,而是百家爭鳴。
一直到元朝,蒙古人並不懂得儒學的真意,於是將儒學定位爲儒教,徹底摧毀了儒學流傳千餘年的傳統。至明時,儒學的包容性已不復存在。理學開始興起,變成了一種扭曲的宗教。
曹朋可以在東漢,大談蠻夷之學,也正是因爲這個時期的儒學,還有儒生,都在苦苦的追尋着儒學的真意。他們的包容性,註定了他們可以吸收各種不同的外來學術,而形成自己的理論體系。
比經典,十個曹朋未必是周不疑的對手。
可是比見識,憑空多出一千八百年的經驗,一百個周不疑,也非一個曹朋的對手。
曹朋搶佔了先機,把話語權控制在自己的手中,用一連串的提問,使得周不疑無法冷靜思索,只能跟着曹朋的思路走。等到曹朋完全控制住了周不疑的思路之後,才予以凌厲的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