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戒大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有了這條半人造的防禦帶,宋朝便可以集中兵力於西防,感覺實在好極了。
大自然總是青睞勇敢者,這一徹頭徹尾的烏龜政策,遭到了造化主無情的嘲弄,十幾年間的兩次黃河改道,使得大河東去改爲北流,從界河入海。大宋引以爲豪的塘泊防線,頓時成了笑話。
黃河帶來的數億方泥沙,輕易便將那些水深六七尺的塘泊填埋,大軍可如履平地。而在豐水季節,又可行舟船大艦,塘泊之險不復有矣。
更讓宋朝人焦灼的是,黃河已經從一條內河,變爲兩國共有的界河,如果再任其向北改道,變成從遼國境內入海,則宋王朝最後的倚仗——黃河天險,也要徹底失去了,到時候,開封之前再無險阻,大宋朝真要任人宰割了。
所以皇帝和相公們,明明知道,自己是在逆勢而爲,是在與自然鬥,卻依然堅持要把黃河恢復故道。
這是勇敢麼?不,這正是怯懦的表現。這種把治河讓位於軍事的做法,正是宋朝歷代皇帝重文抑武的惡果,自以爲是的文官們,寧肯把國家的安危寄託在一些水塘子上,亦不願去信任自己的武將和軍隊。
但結果如何呢?歷史早告訴我們答案,倚靠天險做消極防禦的,只能麻痹自己,不能阻隔敵人。幾千裏的國境線,敵人哪裏找不到突破點,幹嘛非要踩你的爛泥塘?
北宋的國力和民心,也在一次次‘逆天回河—失敗—再回河—再失敗’中,被消耗得七七八八,整個河北路也成了無人區,待到金兵入侵長驅直入,繁華一世的北宋王朝,便毫無抵抗的轟然倒塌了……
而北宋君臣第一次回河嘗試,便始自六塔河。陳恪原先的時空中,就在正式完工的當天夜裏,河水暴漲,不可遏制。商胡決口在剛剛合龍不久,數萬名夫士兵,都沒來得及從堤上撤下來時,就重新崩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