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戒大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人都愛陳三郎,因爲他總能爲人們打開財富之門。而且關於他,只有入股纔會幫忙的說法,很快便被證實是謠傳。
前街的潘木匠就證明,陳恪沒有入股,但還是幫自己用幾年功夫,從一個縣裏的小木匠,一躍成爲益州路數一數二的木器商。潘木匠拍着胸脯說,咱們縣出了陳家三郎這樣的好人,真是八輩子修來的福氣。
碼頭上的包商畢老闆也有同感。青神縣繁華起來後,他十分苦惱於碼頭吞吐量的劇增,聽說陳恪的大名,抱着試一試的心態去求助。結果按照他的方法,在裝卸貨時,用滑輪和槓桿取代人力,還給搬運工人增加了休息時間……用沙漏計時,每搬運一刻,便休息一刻,結果吞吐量硬是提高了兩倍,大大緩解了碼頭的壓力。
就連本縣的養豬戶們,也從他那裏學到了一種祕法,可以讓豬無慾無求、只知道悶頭喫食,一隻只生得肥頭大耳,比原先重好幾百斤。
關鍵是,這種豬的肉煮出來香噴噴,沒有尋常豬肉煮後的怪味,甚至直接把羊肉都比下去了。所以青神縣的豬肉也出了名……
……
解釋一下,陳恪燒炭的法子,其實就是乾餾法,這方法南宋纔有。而宋代人之所以不喜歡豬肉,是因爲他們養的豬,肉有股子騷味,而宋代以後喫的豬肉,沒有這股子味,區別就在於,那斷子絕孫的一刀……不僅公豬,母豬也要喫這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