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戒大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所謂三人能成虎,越傳越邪乎。在傳聞中,陳恪都成爲生而知之、無所不曉的神人。對此他只能深感無奈……就像老牛說的,我之所以顯得很牛逼,是因爲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宋代以後,人類又發展了一千年,雖然有過大倒退,但總之是進步了。尤其是在生產技術上,多少都比這年代要強一些。
他不過是在千年後的社會中,辛苦的生活過,又恰逢知識爆炸的網絡時代,所以知道的事情多一些……但除了自己從事過的行業外,對其他方面也只能說是略懂。
陳恪會炒菜、會自釀果酒、知道醬油是從豆醬來的、知道不僅要騸公豬,還得騸母豬;知道滑輪和槓桿的用處、懂得勞動休息時間的分配、看過燒炭的過程……對一個稍有閱歷的現代人來說,都是再正常不過。
但也僅限於略懂……譬如燒炭,他雖然知道要悶窯熄火,卻不知道這是乾餾之法,只是按照記憶,依葫蘆畫瓢而已。這就好比古代的勞動人民,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也就沒法深入研究,更別提發揮此法的真正功效。
就算依葫蘆畫瓢,他也只會幹那些沒有技術含量,只是捅破一層窗戶紙的事情。對一個從沒學過理工科的人,他雖然知道玻璃是由純鹼加沙子加煤炭加生石灰製成,但就算給他十年時間,也別指望他能造出玻璃來。
什麼製造水力機牀啊、蒸汽機啦,造槍造炮啦……亦是如此,他壓根連門都不摸,一百年也研究不出來。
何況,陳恪對那些理工科的事情也無愛,他好容易才撿了條命回來,當然要善待自己,享受生活了!哪肯把寶貴的時間,浪費在年復一年的枯燥實驗上?
不過陳恪還是把自己那點可憐的數理化知識,全都寫了下來,將來看看有沒有這方面的愛好者,贈與有緣人,總不能浪費是吧。
孔明兄說過,什麼都略懂一點,生活更精彩一些。用來形容陳恪再合適不過,他只不過是用知識改善自己的生活,也幫助他人改善生活而已,並沒有更大的野心……而且他也不是每個點子都好用,其實很大一部分都收效甚微。只是效果好的幾個,被傳頌的太廣,而人們又喜好傳奇故事,才把他吹得面目全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