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戒大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申時行一離開,本就小貓三兩隻的大臣們,也就徹底沒了發言權。
幾位國公侯爺,向來都是油滑油滑的,見親孃護着活兒子,自然不再堅持己見。
最後出爐的調查結果,萬曆皇帝的死因不變,但給潞王專門做了洗刷——潞王殿下奉旨進藥,所進乃大有裨益溫補之藥,大行皇帝在服用後效果極佳,曾下旨獎賞潞王。最後萬曆駕崩,與潞王所進之藥無關,所以潞王非但無責,反而應賞。
這下,潞王繼位的障礙掃除了,李太后下達懿旨,命禮部迅速擬定大行皇帝喪禮並新君登極禮。
喪禮最關鍵的,擬定是大行皇帝的廟號和諡號。以萬曆皇帝一生的言行,當無美諡可得,對此禮部大臣們心中都是很清楚的,故而最初擬上的諡號是‘顯宗恭皇帝’,諡法雲:既過能改爲恭,‘恭’在諡法中屬於惡諡,適於無德有過之君。
李太后自然不願兒子得此惡諡,在她的壓力下,禮部不得不改爲‘聖宗顯皇帝’,這纔算勉強過關。之後雖然大臣缺位、但朝廷各衙門是靠小官小吏維持運轉的,加上京城還有兩萬太監,又有數不清捧臭腳的公侯勳貴,所以大行皇帝的喪禮,並新君的登極禮,也算辦得熱熱鬧鬧。
新君登極後,發佈登極詔書,宣佈翌年改元,宣佈大赦天下……包括各地起義民衆,一切罪責既往不咎。但顯然登基不穩的新君和太后,比先帝還需要太監們的支持,故而在詔書中隻字未提‘礦監稅使’的事情。
無論如何,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擺在東南起義民衆的眼前,到底是接受新君招安,還是繼續鬧下去。其實在此之前,這個問題就已經凸現出來,而起義的領導者們,一直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民衆的熱情自然消退。加之又逢春節,更是人心渙散,若再沒個決斷出來,一場聲勢浩大的市民起義,就要淪爲鬧劇了。
之所以無法給出答案,是因爲起義的領導者——瓊林黨人、泰州黨人和工商士紳,以及後來參與進來的地方官僚,對下一步該如何走,有着嚴重的分歧。
但萬曆皇帝一死,大家的百般心思一下子不見了,所有人的心頭,猛地躥起同一個念頭——機不可失,時不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