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上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果然,這轉折很大,李克載是若有所思,皇三代們年紀太小,就覺得皇爺爺的話上天入地,一會烈陽一會寒冬,着實把握不住,都有些發暈。李肆倒不指望他們有所領悟,而是如華夏傳統教育那般,先灌進去,隨着年歲增長,再一點點理解。
“我們就從……何謂今人世說起。”
李肆再一轉,李克載也有些發暈,一股熟悉的感覺瀰漫在心。小時他經常聽父親跟段宏時辯論,兩人也如這般,好好說着這事,忽然一下就飛了,等你跟着飛上去,呼的一下,話題又入海了。只有堅持下去,跟到最後,聽兩人繞了一大圈,忽然回到原來的話題,此時才徹悟,原本的話題已經解透了。
因此當李肆問他:“今人世與天人大義,孰爲因果?”李克載咬咬舌尖,鼓足心力追了上去。
“今人世根底是銀錢衡人度世,天人大義,也即是天人三倫,是護持今人世的人心之根。銀錢衡人度勢之潮在前,大義在後。二者相交,再相互融匯,乃成今人世。”
李克載的回答是標準答案,大義的根底是各種學思,這些學思早在百家爭鳴前後就已奠定根基了,如同西人的希臘時代。只有當時勢演進到某個關口,給了某類學思成長的機會時,這些學思纔可能躋身成爲大義。而這可能性,還需要李肆開新世之引領,才能變爲現實。
時勢在前,大義在後,二者又是相互作用的。時勢沒有大義配合,無法越過關口,鼎革人世。大義沒有時勢之根,依舊只是零碎的學思湧動,不可能上升爲完整的大義。
李肆再道:“因此看人世之變,根底在時勢,時勢根底又在天人之變,我們就不能陷於大義之中,就不能去究是非,不能拷問功罪道德,不能有褒貶之心。以近於上天之眼俯瞰人世,上天不仁,以萬物爲芻狗,先將心提到這個境界,我們才能將人世種種看得真切。”
這個好理解,李克載下意識地就將這個過程當作佛家禪定,或者道教入定,閉眼沉心,再睜眼,向父親點頭,示意作好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