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上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若人與禽獸無異,自會安於穴居,茹毛飲血,千年不移。可人學會了鑽木取火,學會了馴養牲畜,學會了耕種,變野物爲黍稷稻麥。人更學會了伐木爲居,織造麻絲,燒土爲陶瓷。這一切看似源自人勝於禽獸之智,可這智背後卻是欲,想要免除飢渴、寒冷、疾病、猛獸和天災等等威脅,想要過得更好的慾望。”
說到這,李肆再小小一岔,開起了玩笑:“人未脫於禽獸時,說不定禽獸中也有犬儒,它們會將這欲指爲貪婪,它們會說,咱們禽獸百萬年都是這麼過來的,禽獸只要活着就夠了,爲何你們非要擺弄奇技淫巧,貪於口腹豪奢之慾?你們是要棄絕禽獸道統啊!滾!就這麼着,纔有了人,而堅持道統的那些禽獸,依舊還是猴子狒狒之類。”
孩子們格格笑出了聲,李克載兩眼發花,心說父親你的話題已經飛出太陽系,直奔浩瀚銀河了。
李肆也意識到了偏題太遠,話頭又轉了回來:“自私爲何被人下意識地歸爲惡?就因爲自私與貪婪常常混淆爲一。古人云,衆皆競進以貪婪兮,憑不厭乎求索,西人公教也將貪婪列爲原罪。以常論言,貪婪意爲所欲超於所需,那麼到底這‘需’的界線在哪裏呢?如果只是溫飽得存,我們人又何異於禽獸,甚至就沒有人的存在了。”
“以我們天道所論中庸來看,自私不是問題,當欲超於需這條界線時,自私變作了貪婪,問題在這條界線上。”
“衆皆競進以貪婪兮……注意這話裏的‘競’字,你們也看過但丁的《神曲》,裏面就講到,貪婪的本質是熱衷於通過金錢或權力,尋求超於他人的優越感。也就是說,貪婪之慾的本質是‘勝過他人’,因此這需的界線就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強弱之分,是時刻變化的。即便都是茹毛飲血,人也會挑揀,分出優劣,即便都錦衣玉食,也各求高雅豪奢,以求勝於他人。”
“貪婪還只是‘求勝之心’的一面,另一面則是嫉妒,都可以用一個‘競’字概括,這也是自私的一部分,甚至是自私推着人世不斷演進的本因。”
“三代之世和古人世裏,人未近天,東西各居一隅,暫且不論。古人世爲何能入今人世,就在於東西相近,人不再各居一隅。東西爲何能相近?是因西人持勝人之心,被貪婪和妒忌推着,尋求東方的財富。”
“香料、絲綢、瓷器、茶葉,這是人之所需嗎?都是奢侈之物。靠着對奢侈之物的渴求,西人完成了大航海,發現了美洲,找到了金銀礦藏,然後來東方換這些奢侈物。有了金銀,尤其是白銀,銀錢之獅纔在華夏有了意識,將原本的奢侈之物化作真正的財富,進而推着越來越多的商貨流動起來,人也漸漸有了自立之根。”
“我們將自私歸於惡,是因爲自私帶來貪婪,可只看貪婪,也並非純是惡,甚至就人世之變而言,我們反而該褒揚貪婪。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我們下意識地將貪婪歸結爲惡,由此上溯,也將自私論爲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