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上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聽聞外海洋夷中有名爲‘英噶禮’之國,船艦炮利,國力甚強。這李肆定國號爲英,用心昭然若揭,他也就是靠着槍炮犀利,纔敢起悖妄之心。此人定是倚洋夷爲父母,壞我華夏法統。循着此理辯駁,他李肆無君無父的面目,天下人盡知。那時不僅無人響應他,他手下黨羽,也該自慚無顏面對祖宗,就此紛紛散去,我朝廷不費刀槍,即能潰滅此賊!”
南書房的翰林院編修王敬銘自信滿滿地說着,不少人都點頭說好,這是絕其根本之策。
他們接下的任務,是駁斥李肆《英華討虜檄》,征剿李賊,自然得言明朝廷大義,讓天下人盡知李賊的醜惡面目。輿論戰場的重要性不下於刀槍血肉的戰場,這些翰林一個個都熱血澎湃,滿肚子搜刮辭藻,要堆砌出一篇華麗雍容,大義凜然的文章。
聽得這話,接觸過李肆一事的翰林卻是冷眼以對,看這王敬銘的眼神如看傻子。
“丹思兄,你剛入南書房,李肆此人,你還不知根底。他是韶州英德人,英德古時稱英州,他以此爲國號,是自詡華夏正朔,若是落題於此,怕是要把天下讀書人的心都引偏,去想我大清的國號來由……”
翰林院編修惠士奇搖頭,他看出了一些端倪。
“何謂偏?我大清開寰宇之新世,砥華夏之新基,國號自不能再循古守舊,這般道理,明理之人就該想得通!”
侍讀學士張廷玉趕緊插話,這個方向可是大逆不道,深論下去,能不能散李肆黨羽之心不知道,南書房諸人的心怕是要先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