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上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可滿天下千萬讀書人,也難保有昏聵腐愚之輩,若是深談此事,也難保不會惑亂他們的心思,因此這國號一事,不必細談。”
張廷玉讀老了聖賢書,自然知道這事可不能細細去掰,斥責了惠士奇後,也否定了王敬銘的提議。
“李賊這檄文,只泛泛而提我大清乃外族而入,得國不正,連說辭都沒有,都不值批駁。而更多是在講天道,什麼許人自利,什麼結國而利萬民、利天下,他立國是衛護這天道,他爲君是領受天命,衛護萬民,這是混楊朱和老莊之說。於我輩讀書人而言,本就是謬論,愚以爲,就循着三綱五常,斥其毀我華夏法統,彰示我大清正朔之位就好。”
徐陶璋發話了,他是今年的新科狀元,而王敬銘則是康熙五十二年的恩科狀元,和早早入宮,深得帝心,狀元是由皇上親點的王敬銘相比,他的底子更紮實,對觸及法統之事也更敏感。
張廷玉是此次會議的主持,覺得這個立場堂堂正正,正要點頭,惠士奇又發話了。
“就怕此論又發何爲正朔之爭,我華夏法統自是以三綱五常爲基,也要觸及天命之論,國受何命而立,說的就是以何爲國!李賊之檄文,即便僞逆,但也在回答這個問題,若是朝廷避實就虛,只提正朔,不提正朔之源,正朔之根,怕是要落在下乘。”
這一番話,說得諸翰林面面相覷,張廷玉淡淡看着他,眼瞳裏卻翻滾着憎惡的精光,這個惠士奇,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皇上幾十年仁治,不就是在建這個正朔?可要命的是,眼見盛世而臨,正朔之名深入人心,李肆卻反了,還拖着一省工商草民一起反了,一巴掌將這仁治而得的正朔給扇飛,再提這一點,怕是繼續自打耳光。
那麼這正朔,就要上溯到我大清滅李闖,報了李闖滅前明之仇,由此而繼承前明基業,這是順治朝的底調,也算是正理。
可問題是,今上幾十年仁治,已覺不必再提清繼明之正朔,而是得天下人心來的基業,如今又要老調重提,是不是顯得太心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