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拉里·曼特爾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狼廳》獲得布克獎後,曼特爾突然調整了寫作計劃,原本她打算用兩部小說完成克倫威爾命運的起承轉合,並將續集命名爲《鏡與光》(Mirror and Light)。不過,隨着創作的推進,曼特爾決定將寫作計劃拉長成三部曲,在《狼廳》與《鏡與光》之間插入一部《提堂》。於是2012年5月三部曲之中的第二部《提堂》問世,7月25日進入布克獎長名單,9月11日進入短名單,10月16日獲布克獎。再度從一百多部優秀的英語小說中脫穎而出,一路過關斬將,希拉里·曼特爾再度創造了奇蹟。
《狼廳》的故事時間跨度較大,從1500年描寫克倫威爾少年時期的生活,一直到1535年7月,即托馬斯·莫爾被處死那一天終止,同時,克倫威爾在日程表上記下了亨利八世即將造訪的“狼廳”。那裏正是亨利未來的第三任王后簡·西摩家的房子。與《狼廳》相比,《提堂》的故事則集中發生在亨利的第二任妻子安妮·博林遭拘禁、審判以及處決的三週時間裏。這段故事節奏更快、情節更緊湊。儘管亨利耗時八年才娶到安妮,但君無長情、君恩難料,何況安妮沒有如其所願誕下男性子嗣,於是她便成了衆矢之的。爲了確保自己的政治生命,克倫威爾只能不擇手段地將安妮·博林和她的家族拉下馬來,正如他對凱瑟琳王后的所作所爲一般無二。只是安妮與其背後的家族勢力必定拼死一搏,克倫威爾和亨利八世也必將付出慘重的代價。當安妮·博林因通姦罪和叛國罪而判處死刑時,全書的緊張氣氛也達到了高潮。在《提堂》中,克倫威爾與安妮的命運交織得愈發緊密,當安妮的命運塵埃落定之時,讀者對克倫威爾的結局則更有所期待。雖然歷史已經明確告訴了我們答案,但我們更好奇的是希拉里·曼特爾將在第三部《鏡與光》中如何把這個已知的答案演繹得驚心動魄。
布克獎二度折桂後,曼特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除了正在創作的都鐸三部曲之完結篇《鏡與光》之外,她還打算要寫一部關於波蘭女劇作家普日貝謝夫斯基(Stanislawa Przybyszewska)的非虛構作品,書名爲《因羅伯斯庇爾而死的女人》(The Woman Who Died of Robespierre)。一望而知,已到了花甲之年的曼特爾對法國大革命的題材仍然念念不忘,餘情未了,尤其是對羅伯斯庇爾這個悲劇性的革命領袖。這部作品塑造了一個瘋狂癡迷羅伯斯庇爾的波蘭女劇作家的形象,她幾乎創作了關於法國大革命的所有劇作。普日貝謝夫斯基在沒有暖氣的房間裏不眠不休地寫作,甚至將信件的時間用法國大革命時期的日曆來標註。最後這位女劇作家死於營養不良和嗎啡上癮,年僅三十三歲。我們也很容易聯想到這個人物對於曼特爾的意義所在——女劇作家的命運同樣可能在她身上覆制。
從1974年小試牛刀,到2009年首次布克折桂,再到2012年的布克奇蹟,希拉里·曼特爾走過了三十八年。經歷過病痛折磨,感情失意,事業挫折,她人生之潮起潮落並不亞於她筆下的主人公克倫威爾或是羅伯斯庇爾等諸人。時值今日,她足以澹然地面對眼前炫目迷人的掌聲和榮譽,面對鋪天蓋地的媒體和記者,繼而從容地繼續她的歷史文學創作之路。讓我們期待都鐸王朝傳奇的終結篇《鏡與光》,證實克倫威爾是如何失寵於亨利八世、從權力巔峯驟然跌落,最終命喪倫敦塔中。當然,我們也同樣期待布克獎歷史上出現首個“帽子戲法”。畢竟,布克獎如果能迴歸傳統,鼓勵那些以嚴肅態度對待寫作的作家,對布克獎的評委會來說,讓一位作家上演“帽子戲法”也未嘗不可考慮。
宋玲
<hr />
[1] 小說《教父》中的主人公。
[2] 參見查爾斯·狄更斯的《寫給孩子的英國曆史》(A Child’s History of England),該書是狄更斯爲自己的孩子撰寫的一本英國曆史普及讀物。原文爲:“The plain truth is,that he was a most intolerable ruffian,a disgrace to human nature,and a blot of blood and grease upon the History of England.”
[3] 傑弗裏·埃爾頓(1921—1994),英國曆史學家,主攻都鐸王朝時期的英國曆史,著作有《都鐸王朝治下的英國》(1955)、《都鐸王朝的憲法》(1960)、《亨利八世》(1962)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