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壇新秀志苑奇葩
陳平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陳平軍現象瑣談
方琛
紫陽是“江山代有才人出”的一方熱土,繼張宣強、樊光春、李春平、戴承元等大家之後,近幾年我的師弟陳平軍又嶄露頭角,佳作頻出,令人刮目相看。陳平軍是我的同行。他是《紫陽縣誌》主編,我是《漢濱區志》主編。他續修《紫陽縣誌》歷經十年磨礪,已修成正果,而《漢濱區志》則因先行創修《漢濱區鄉鎮志》而處在望其項背、緊張追趕階段。此時讀其書、評其人就有着特別的意義。
在上週讀書會的發言中,我談到了平軍有三種身份:教師、作家、志家,這與我們很多人的經歷相似。但不同的是,有些人職業的更替必然帶來角色的轉換,把命運的轉折割裂開來。而陳平軍則能夠創造性地把教師的傳道、授業、解惑,文學的浪漫、華麗、造詣,修志的嚴謹、厚重、責任交織在一起,融會貫通,各取其長,達到了得心應手、駕輕就熟、交相輝映、相得益彰的理想境界。這在他的散文詩集《邊走邊唱》《好好愛我》《心語風影》和他的方誌專業著作《續志編修實踐與探索》中都有跡可循。
說陳平軍是志苑奇葩,奇就奇在顛覆傳統、名利兼得上。
傳統意義上的做學問,恥於言利,貌似清高,重在功名,排斥銅臭。而陳平軍既有過人的天賦,也不乏運籌之精明。就拿修志來說,傳統修志,被稱作“夕陽產業”,現實已是日上三竿,日出而作,我們還沉湎於昨夜星辰爬格子;也被稱作“三清”事業,即清貧、清靜、清閒。20世紀80年代創修縣誌時期,校對一張八開蠟紙(兩頁十六開通排)八毛錢,抄稿子千字一塊錢(三百字稿紙要寫三頁半),無論是給政協寫文史資料,還是本單位編稿子,或是報刊投稿,我從來沒有得過三位數稿費。1991年8月從安康地區某單位第一次領到三位數編撰費,我激動得快要哭了。我曾經給一位很有名的老學究送舊志斷句校點費,薪資之微薄完全激怒了他。他斯文不再,勃然大怒,讓我退回縣誌辦。我們安康還算好的,有的兄弟縣沒錢就拿稿紙、茶杯、特產甚至請喫便飯抵稿費,一張稿紙要寫兩面。方誌人對如此寒酸的境遇不以爲然,依然潛心耕耘。21世紀的陳平軍讓我眼前一亮,看到了一片新天地:同樣是一篇論文,我只認準《陝西地方誌》或《安康文化》(後者是無償刊載),而他的文章,鼠標輕輕點幾下,就能發往N處,收益頗豐;他勤奮、高產,據說他的稿費遠高於他的工資;大多數個人出書,就圖個名氣、影響,不惜貼錢送人,而陳平軍出書有市場、有效益、有賣點,魚和熊掌兼得,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並重。從他的身上,我看到什麼叫時代特徵,什麼是觀念更新。作爲一名過來人,我開始排斥,後來理解,再後來讚賞他。這就是規律,一稿多投,可以最大範圍地傳播運用學術成就,爲什麼不?名利兼得是最高標準的成功,貨真價實是“酒好不怕巷子深”。在當今的互聯網時代,一篇短文,可發往若干網站,點擊量成千上萬,名氣財氣之大,數錢數到手抽筋,你不想要都不行。兩千多年前司馬遷就說過“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攘攘,皆爲利往”。俗話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既然道亦非盜,何樂不爲?!
陳平軍最突出的特徵是,舉一反三,業精於勤。陳平軍借調到縣誌辦,迄今不足十載,資歷不到我的三分之一,卻已經撰寫發表專業論文四十餘篇;參加過數次國家級地方誌學術研討會;主編出版續修《紫陽縣誌》《紫陽年鑑》,彙編二十餘萬字的《續志編修實踐與探索》一書;榮獲陝西省地方誌系統先進工作者、被列入安康市修志專家、陝西省二輪市縣誌審稿專家、中國地方誌專家庫專家。他的學術造詣主要特點就在於能舉一反三、敏思超前;他的專業文章論述立足實踐、運思縝密、獨樹一幟。研究廣泛,邏輯嚴謹,具有前瞻性、實用性和導向性,是方誌編修可資借鑑的工具書的特點。筆者已屬“廉頗老矣,尚能飯否?”之年,但我欣喜於陳平軍之輩的日益走紅、漸成趨勢。我相信,以他的聰慧與勤奮,他必將在文學創作、方誌編修與研究領域攀登得更高、走得更遠。陳平軍值得期待。
2018年5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