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平松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蜻蜓,俗謂“洋丁丁”,頗有些古怪。當地有一首童謠:“洋丁丁,飛上房。不殺豬,不殺羊。殺你老子過端陽。”此多在孩子們互相怒懟時才高聲念出。蜻蜓入夏時最多,常常是陣雨前後,河面上低飛着成羣的蜻蜓。它們迅疾地點水,有時一隻蜻蜓馱着另一隻,行動稍微遲緩;有時就停息在河岸邊。蜻蜓多爲麻黑色,翅膀很大,一旦被抓住,翅膀拍打非常有力,巨大的口器咬起人來特別疼。孩子們更喜歡捉紅蜻蜓。它身材嬌小,並不怕人,喜歡停棲在人的頭上或肩上。一有動靜就迅疾飛走,遠遠地停在電線上或者牆頭上。
洋丁丁在我老家特別多見。
我老家紫陽縣瓦房店,是一條依山面水的長街。蜿蜒有二三里長。任河穿山而來,河水清澈透亮。河裏泊着南來北往的船。河岸邊是高低錯落的吊腳樓。推開每一戶的窗欞,那青黛的山影就撲面而來,粼粼的波光也常常映入憑欄人的眼中,於是浸入了一抹水色。
小鎮西頭,有兩棵古老的皂莢樹。樹是相當蒼老了,已有合抱粗細。它們從街邊的亂石之中擠出來,擎着團團綠雲遮蓋了大半個街面。夏日裏樹底下和風習習,成爲納涼的好地方,人們三五成羣在一起擺龍門陣,看舟楫來來往往,漁人悠然佈網,孩子們在水中嬉戲,一陣陣魚羣穿梭而過……這時往往從濃密的樹枝間,嫋嫋地垂下一條條細絲,參差披拂。細絲的盡頭懸着一隻青色小蟲,在微風裏飄蕩,落在人身上或者地面上。青蟲一旦着陸,就迅速地一曲一伸,把身子弓成一個“幾”字。這就是抻筋蟲。人們喜歡捉弄它,捉住它放在手背上,看它從手背爬到指尖,又翻過手掌繼續一弓一弓前行。孩子們見了十分着迷。而遠處的樹葉間懸垂的青蟲也能順着銀絲攀緣而上,依然是一曲一伸,漸漸地消失在樹葉和莢果之間,隱藏起來。
夏日黃昏,小鎮長街寂靜下來,而天空尚明。蝙蝠從各處飛出,在空中飛翔,一邊飛,一邊吱吱地叫。這時夕陽返照,屋瓦黛然,層層疊疊。高大的石砌馬頭牆上,依稀可以發現蝙蝠的洞穴。它們從洞口爬出,褐色的身子攀緣在牆皮上,顯得十分笨拙,而一旦打開雙翼飛翔起來,就顯得非常靈巧。它們在空中自由地追逐黃昏中亂飛的昆蟲。奇怪,每次清晨在高牆下總能發現幾隻墜地的蝙蝠,大腹便便,笨拙地爬行着。每當此時,祖父就指着它們老鼠似的模樣,對我們說:“瞧!這是鹽老鼠兒,它偷鹽喫呢。”——相傳有人在家中鹽罐旁邊發現它們的蹤跡。我當年很希望在自家的鹽罐旁發現一隻正在偷鹽喫的蝙蝠,然而從來沒有。因此,倒覺得它們是被人冤枉的。
任河邊還有一種墨綠色翅膀的豆娘,翅膀忽閃忽閃地,沿着河邊慢慢地飛。休憩的時候,翅膀豎立在背上,翠綠的身體特別纖細,於是腦袋上的綠眼睛就顯得特別大,十分呆萌。整個夏季都可以發現蜻蜓的影子,但是不知怎的,端午時節對蜻蜓的印象尤爲深刻,也許是那首莫名其妙的童謠的緣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