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人爲什麼會被騙? (第6/12頁)
呂世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不用擔心,秦始皇有更徹底的做法,他根本不跟羣臣討論任何事情,所有的大臣只能夠接受他的決定。我們繼續看下去,這樣做會有什麼樣的後遺症。
<h2>
始皇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h2>
在這一年,又爆發了中國歷史上與“焚書之禍”並列的一件大事。
這件事起源於兩個方士的一次談話,這兩個方士叫侯生、盧生,談話的主題是“始皇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
《史記》並不是誰的談話都記載,記載或不記載往往都有它的道理。章學誠說“古人之去取,古人之心也”,說的正是這個道理。許多時候,《史記》中記載一段對話,是希望借他人之口,來表達史家對於那個人物的評價,這就是顧炎武所說的“寓論斷於序事之中”,這是中國傳統的史法。
《史記》前面已經借過尉繚之口,來告訴你秦始皇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現在再借侯生、盧生之口,再告訴你秦始皇是什麼樣的人。這一段話,我們全文照載:
始皇爲人,天性剛戾自用,起諸侯,並天下,意得欲從,以爲自古莫及己。專任獄吏,獄吏得親倖。博士雖七十人,特備員弗用。丞相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於上。上樂以刑殺爲威,天下畏罪持祿,莫敢盡忠。上不聞過而日驕,下懾伏謾欺以取容。
始皇爲人,他的天性本就剛戾自用。他所有想要完成的事都得完成,所有的慾望都能夠放縱去執行,因爲他是皇帝,全天下所有的資源都要供應他一個人享受。至於老百姓要爲他的慾望付出多大代價或死多少人,他一點也不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