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如何抓住機遇? (第3/9頁)
呂世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我們繼續往下看,大業雖然是感天而生,但在歷史上並未留下什麼驚人的事蹟。但他的兒子大費,卻相傳曾參加大禹治水的事業。功成之後,帝舜賞賜大禹禮器來獎勵他的功業,這時大禹卻說:“這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因爲有大費輔佐我,所以才能成功。”
在中國歷史上,大禹是一個很受爭議的人物。他於天下有治水的大功,可是在他死後卻從禪讓的公天下變成了傳子弟的家天下。因此在《禮運》中,孔子不稱禹爲聖人,而稱他爲六君子之一;在《論語》中,孔子也只淡淡下了“吾無間然矣”(我沒有什麼好批評的)的評價。
但我每次讀到這段記載,就會深深感覺大禹實在是一位胸襟過人的領袖人物,因爲他居然願意推薦傑出的下屬給上位者!能念念不忘他人之功,方能得人之死力,歷史上能做到這一點的人,其實是不太多的。
大費拜受,佐舜調馴鳥獸,……舜賜姓嬴氏。
後來舜因爲禹的推薦,也賞賜了大費。大費在治水之後,又幫助帝舜“調馴鳥獸”,立下了許多功勞。
在《秦始皇:詐與力的極致》中,我曾經提過在仰韶到龍山的第一次鉅變後,社會階級開始快速分化,產生了所謂的血緣貴族。而這批人之所以能夠長保兩千年的統治地位,除了強調血統的神聖性外,其實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們壟斷了知識。
這些貴族多半掌握了一門到數門的專業知識和技術。有的氏族專長天文,有的氏族掌握占卜,而秦人的專門技術就是調馴鳥獸,後來在馴馬跟馭馬方面更是特別傑出。各種高精尖的知識,在那個時代只能在貴族之家中代代傳承,這些人便藉此來保持他們優越的地位。
而因爲大費有“調馴鳥獸”的功勞,帝舜“賜姓嬴氏”。在《秦始皇:詐與力的極致》中,我曾經談過姓與氏的分別,秦始皇之所以姓嬴,正是從此而來。
秦人的祖先是否真的起源這麼早?是否真的曾經參加大禹治水和爲舜馴鳥獸?或者這都只是先民萬神殿式的傳說?現代學者對這些問題有各種不同的意見。但是,至少秦人自己對這些祖先傳說是深信不疑的。
其玄孫曰費昌,……費昌當夏桀之時,去夏歸商,爲湯御,以敗桀於鳴條。……遂世有功,以佐殷國,故嬴姓多顯,遂爲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