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成就霸業的第一步 (第1/10頁)
呂世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命運是靠自己一步一個腳印,用雙手搏鬥殺出來,而不是靠別人賞賜的,秦人始終相信這一點,這在秦襄公的身上也可以看得出來。
(襄公)十二年,伐戎而至岐,卒。生文公。……三年,文公以兵七百人東獵。
襄公建立了秦國,但他並未志得意滿、安享榮華,終其一生都在與戎狄奮戰,最後襄公就死在征途之中,由他的兒子文公繼位。父親死了,兒子就接着上場,這就是秦人。襄公的兒子文公,僅憑着七百士兵就敢繼續東征。從這個軍隊人數也可以看出,秦人建國時國力的窘迫程度。
十三年,初有史以紀事,民多化者。
各位注意這條記載,文公十三年,秦國纔開始有了自己的歷史。言下之意是什麼?就是在這一年之前,秦國根本沒有歷史,以前的事蹟全是靠傳說。各位可以想見,這是一個多麼野蠻的國家!
但秦人原本是東方古族,造成他們野蠻的原因是什麼?原因是他們根本就是炮灰,在戎狄間求生存尚且不及,何來餘力追求文化?這是秦人的悲哀。但這一點最後也造成秦人在骨子裏輕視文化、崇拜力量的性格。各位不妨看看這樣的性格,在後來的歷史中會造成什麼樣的結果!
十六年,文公以兵伐戎,戎敗走。於是文公遂收周餘民有之,地至岐,岐以東獻之周。
文公的東征,每一步都是血戰,最後終於將戎狄趕走,收復了原來周朝的京畿之地。周朝的京畿之地在今天的陝西省中部,基本又可以用岐山來劃分東西,岐以東纔是最肥美的關中平原,岐以西大多是山地。這就是爲什麼周平王當年許諾給秦國的,是岐以西的土地。
在秦人血戰收復京畿的過程中,周人幾乎一兵一卒未出,因爲他們正忙於內鬥,無暇西顧。
請問假如你是秦文公,這一刻你會不會遵照約定,將岐以東的肥美土地還給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