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成就霸業的第一步 (第2/10頁)
呂世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秦文公的選擇是,會!他遵守了約定,把岐以東的土地還給了周人。在當時那樣一個諸侯不服王室的亂世中,秦文公居然不敢佔有一絲一毫不屬於自己的土地,真是忠信的典範啊!
不過請各位注意,這只是事情的表面。因爲當時戎人奪取的可不只是土地而已,還有大量的人口。在現代,由於地狹人稠,我們往往感覺不到人口的重要。但在古代,由於人少地多,人口的重要性是遠遠勝於土地的。特別在人口稀少的時代,許多戰爭的目的常常不是佔據土地,而是擄掠人口。爲什麼呢?因爲“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文公雖然歸還了岐以東的土地,但他卻將從戎人手上奪回的周朝人口全部據爲己有。事實上,秦國人口本來就少,否則怎麼會只能拿出七百人東征?就算給秦國岐以東的土地,秦也守不住,還不如得到大量的人口,才能變成生產力。更何況周朝的這些老百姓,往往教養更好,學識技術更高,秦的國力就此大大強盛。
文公的太子公(有學者認爲應該叫靜公)死得早,文公死後便傳位給孫子寧公(也有學者認爲應該叫憲公,而一九七八年陝西寶雞太公廟出土的秦公鍾、秦公銘文基本支持憲公的說法)。
寧公十二年時薨逝,留下了三個兒子,而秦國的第一次內亂即將就此展開。
(寧公)生子三人,長男武公爲太子。武公弟德公,同母魯姬子。生出子。寧公卒,大庶長弗忌、威壘、三父廢太子而立出子爲君。
寧公即位時只有十歲,歷史上大凡幼主即位,多半政權就要旁落。秦國也不例外,國政落入大臣的手中。寧公的三個兒子,分別是武公、德公和出子(但對於究竟是武公與德公同母,或是德公與出子同母,史學家也有不同的看法)。按宗法,當然應該是太子武公即位。但這時秦國的幾位大臣,突然聯手廢了太子,而改立他最小的弟弟出子來當國君。
各位不妨想一想,秦國的大臣們爲何要立出子?
是因爲出子特別賢能,深得大家擁戴嗎?還是出子很會做人,所以大臣們特別喜歡他呢?都不是,大臣們喜歡的不是出子這個人,而是出子的年齡,各位看下面這段就知道了。
出子六年,三父等復共令人賊殺出子。出子生五歲立,立六年卒。三父等乃復立故太子武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