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從秦始皇帝到奉元復性:一位管理學者的思辨 (第2/2頁)
呂世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作者藉由深入探討第二次鉅變,分析秦漢英雄人物面對時代變革的胸襟與處世精神。並以積極正向的態度,鼓勵正處在第三次鉅變中的我們,從歷史脈絡中汲取明哲保身與經世致用的智慧,培養全方位應變能力。中華文化不講求末日觀,而我們也沒有悲觀的權利,未來歷史的發展完全在我們起心動念之間,面對第三次鉅變中價值觀混亂、人心浮動、社會對立增加的情形,我們只有一肩承擔起歷史責任,深刻思考人心所向,找到解決天下人問題的方式,才能開創人類文明盛世的新視野。
“感動(化)人心,奉元復性”。本書提出了歷史的三個功用:“啓發智能”“審時度勢”“感動人心”,隱含在這三個功用中,還有第四、第五……歷史的功用,其中包括“反求諸己”“明辨是非”到“奉元復性”。從個人的角度來說,反求諸己的自省功夫,不僅讓讀者發思古之幽情,更發揮了“古爲今用”之效,以古人思想來啓發後人智慧,培養明辨是非與撥亂反正的能力,一掃我們心中的迷惘,重顯人類共同價值的澄明。
奉元復性則是回到人類的根本──“人性”。歷史是“人心人性”的組合,從“人心人性”來了解歷史是最直接、最務本的方式,也唯有迴歸到“人心人性”才能掌握歷史脈動與規律。歷史本有其規律,在此規律面前,唯有秉持謙卑、自省、警惕的恭敬心,方能發掘歷史長流中的“真”與“性”。
對於目前身處高科技網絡時代,容易抱持追求時尚、只重當下、去歷史化、流於片面或單向思維,以及自以爲是的心態的青年來說,更是一記當頭棒喝。回顧歷史是要讓我們以古鑑今、擁有超越自我格局的遠見,以及帶領社會前往光明方向的改變力,響應本書提出的,在第三次鉅變的當下,此時此刻,我們更需敞開視野與胸懷,順應人性與良知,迴歸中華文化“夏學”的源頭,使華夏文化能對全人類做出和平貢獻。
國際管理學會終身院士暨前主席 陳明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