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刀駙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而事實上,中國人有這種“聯邦制”的國家理想,由來已久,非止一日。在辛亥革命成功,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後,曾明確表示:“美利堅合衆國之制,當爲吾國他日之模範。”在袁世凱以大總統身份統一南北後,進步黨人掌控輿論,高舉中央集權的旗幟;革命黨人憂懼袁世凱實施獨裁統治,遂在“臨時約法”中沒有對中央政府與各級省政府之間的關係作任何具體的規定,“二次革命”期間,更是明確的倡議國家應改行聯邦制。在袁世凱解散國會後,進步黨人也轉而開始鼓吹擴大各省自治權。在民國建立後,聯邦制的國家理想已經在中國的知識分子當中頗有影響力,如章士釗即屢言“吾國之各省儘可邦而聯之,而無礙於國家之統一”。
自辛亥革命以來,聯邦自治論已經成爲中國知識界最爲流行的政治思潮之一。袁世凱稱帝后,聯邦自治論一度沉寂,此後革命黨人在日本人的支持下捲土重來,在南方舉旗反袁,明確表示建立的也是中央集權制的共和國。由共和到帝制讓人們看到了過度中央集權的危險,而“弘憲帝國”覆滅後出現的軍閥混戰危險,更將聯邦自治論推上了前所未有的高潮。
在地方中小軍閥層面,大大小小的軍頭們希望依靠“自治”,能夠將北洋系大軍閥的“武力統一”擋在省門之外;在民衆層面,希望依靠“自治”,結束國家持續動盪帶來的災難和軍閥混戰的危險;在知識分子層面,上層救國路線已經走了多年,一無所成,反而有造成天下大亂局面的危險,中國的知識分子希望依靠“自治”,嘗試着去走另一條中間的救國路線。
作爲一個對中國政治現狀有着深刻理解的優秀政治家,楊度當然清楚這當中的利弊。
“國會重開在即,他段芝泉卻出了這麼一招昏棋,只怕要有好果子喫了。”楊度說道。
“國會重開,皙子怎麼看?”梁啓超聽到楊度提到國會重開的事,立刻問道。
“國會開不開,對我來說,已經沒有意義了。”楊度看着梁啓超,笑了笑,說道,“倒是你梁任公可以大顯一番身手了。”
梁啓超聽出了楊度話裏的諷刺之意,他只是笑了笑,沒有說什麼,但他的眼中,卻不由自主的閃過一絲得意和自信之色。
他沒有告訴楊度,國會之所以能夠重開,和他的研究系和段祺瑞之間的合作,是有着很大的關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