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刀駙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學生的意願,最早的設計,確實就只是提交說帖,表達民意。這一點,從北大學生會所擬的《北京全體學界通告》,可以看得很清楚。學生用白話文草擬羣衆集會的傳單,簡單明白,流傳甚廣,現錄如下:”
“現在日本以向我政府借款爲名,欲圖管理我國軍事,控制我國金融,眼看就要成功了!所以我們學界今天排隊到各公使館去要求各國出來維持公理。務望全國工商各界一律起來設法開國民大會,外爭主權,內除國賊。中國存亡,就在此一舉了!今與全國同胞立兩個信條道:中國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斷送!中國的人民可以殺戮而不可以欺侮!國家要滅亡了,同胞們!起來呀!”
“此通告雖慷慨激昂,其實沒有采取激烈行動的想法,只是呼籲國民起來關注政府日元借款問題。所謂‘外爭主權,內除國賊’,也只是寄希望於‘國民大會’之召開。相比之下,北大某學生所擬的《北京學生界宣言》,便要激進得多,現錄如下:”
“我同胞有不忍於奴隸牛馬之苦,極欲奔救之者乎?則開國民大會,露天演說,通電堅持,爲今日之要着。至有甘心賣國,肆意通姦者,則最後之對付,手槍炸彈是賴矣!危機一發,幸共圖之!”
“此雖只是字面上的暴力除奸,未見遊行學生準備手槍炸彈。晚清之俠風高揚,暗殺成風,國人斯時記憶猶新。自民國建立以來,政府嚴禁會黨活動,譴責政治暗殺(起碼錶面上如此),而北大學生宣言之放言手槍炸彈,與其時之流行無政府主義及共有主義思潮,不無關係。兩份宣言之微妙差別,隱約可見學潮中之不同聲音也。”
“學生之所以集會承天門前,因此處及西側的中央公園,乃民初最爲重要之公共活動空間。承天門附近,明清兩代均爲禁地。民國肇興,方纔對外開放,東西長街頓成通衢。遂不得不亟營公園爲都人士女遊息之所。社稷壇位於端門右側,地望清華,景物鉅麗,乃於民國三年十月十日開放爲公園。民國初年,京城裏文人雅集,往往選擇中央公園;至於大型羣衆集會,則非承天門前莫屬。”
“最先至者爲高師、匯文兩校,北大因整隊出發時,有教育部代表及軍警長官前來勸阻,理論多時,故到天安門最遲。凡先到者輒歡迎後來者以掌聲,而後來者則應和之以搖旗,步法整齊,儀容嚴肅,西人見者,莫不嘖嘖稱讚。學生遊行並不妨礙治安,故被作爲文明社會的表徵,得到相當廣泛的同情。”
但此時的記者們也並沒有想到,這一回的學生集會和以前可是大不相同,因爲組織者既不是政府,也不是學校,而是學生們自己。走上街頭的學生,他們的抗議遊行,既指向列強,也指向當局。集會上,最引人注目的標語,是北大學生在前天晚上咬破中指撕下衣襟血書的“還我主權”四個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