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刀駙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不僅如此,這些由政府招來政府養着的兵呢,也很邪門。因爲指揮他們的長官,什麼師團長,大隊長的,卻是由下級的參謀們來指揮的。”楊朔銘說道,“衆所周知,參謀應該是爲上官起草作戰方案,再幫助其實施相應作戰計劃的。也就是說長官管參謀是各國軍隊的常識,但在日本軍隊裏,軍政和軍令是完全分離的二元系統,管參謀長的是上一級參謀長,而不是長官。”
“日本同我國一樣,陸軍效法德國,海軍效法英國,怎麼會有獨立於政府和議會的軍隊?一個軍隊又怎麼會有兩個指揮系統的呢?”馮國璋問道。
“這種情況的出現,始於日本西南戰爭,當時西鄉隆盛舉兵反叛,日本舉全國之軍力平叛,耗資極巨,因而戰後無力發餉,遂又有竹橋兵變炮兵之以重炮轟擊藏相官邸及天皇皇宮。而自西鄉隆盛死後,其支持者多進入議會,鼓吹自由民權,是爲日本自由派之始。日本軍政高層擔心議會爲自由派所把持,因而當時的日本大臣山縣有朋在以‘不讓國內政治左右軍隊’的名義下,把軍隊的統帥權從議會及政府那裏獨立了出來,直接交給了日本天皇。”楊朔銘說道。
“要是這樣的話,這個所謂的‘天皇統帥權’其實是扯淡,應該是山縣出於個人的野心而提出來的。”一力主張“軍隊國家化”的蔡鍔想到至今仍然健在的山縣有朋,不由得冷笑了一聲,說道。
山縣有朋是日本明治時代留下來的元老重臣之一,曾歷任陸軍卿(後來的陸軍大臣)、參軍、參謀本部長、內務大臣、農商大臣和內閣總理大臣(首相)。1909年伊藤博文死後,山縣有朋成爲日本最有權勢的元老,對日本內閣的交替和重大內政外交問題都有重要影響。被人稱爲“首相製造者”,可以說聲名顯赫,但他也因制定臭名昭著的《治安警察法》、禁止政治團體和政治集會的登記、政府有權解散政治團體、禁止軍人,警察,宗教者,女性,教師,未成年者,剝奪公民權者參加政治活動、限制工會活動、禁止同行業罷工等剝奪民權的行爲而聲名狼藉。
“日本當時不乏能人,山縣有朋的主張難道沒有人看得破和出來阻擋嗎?”徐世昌問道。
“因爲當時的日本各地叛亂的消息不斷,日本政府焦頭爛額,最怕的就是反叛勢力和軍隊勾結起來。軍隊不參與政治是求之不得之事。就算有人看出來了那又怎樣?所謂‘飲鴆止渴’,連當時擔任內務卿(後來叫內務大臣)的伊藤博文不但沒有表示反對,也大力支持山縣的提議。”楊朔銘說道,“爲了做到統帥權‘獨立’,方便天皇掌軍,因此纔有了軍政和軍令的二元化,先是將陸軍省參謀局從陸軍省獨立出來,成立參謀本部。參謀本部直屬天皇,這樣天皇就不必向太政大臣(相當於後來的首相),陸軍卿,海軍卿諮詢,只要有參謀本部幫忙就可以直接掌握軍隊了。而首任參謀總長,就是山縣有朋。”
“參謀本部從政府獨立出來,就意味着軍政和軍令的分離,說得嚴重一點,也就是政治和軍事的分離。可對一個國家來說,不管是平時的國防還是戰時的作戰,都要求政略和戰略的一致,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參謀本部的獨立簡直就是一種倒行逆施。”
“日本陸軍的這種倒行逆施反而引起了日本海軍的羨慕,日本海軍不願受制於人,後來也效法陸軍,成立了差不多的機構,但名稱爲‘海軍軍令部’,以示和陸軍區分。而當時日本國內也有人看出了軍政軍令如此分離會導致海陸軍各行其是,因而至甲午之役前夕,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又發明了所謂的‘戰時大本營’,以求能夠在戰時把海陸軍統一起來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