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刀駙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這裏面寫的非常好。”在看完文件之後,中國水利專家蘇芳說道,“這沙棘的確是‘理黃’的好東西,虧他楊瀚之能想到。”
蘇芳是國內知名的水利專家,在渠道治理、黃河護岸等方面多有建樹。青少年時代的蘇芳就喜愛工藝,熱愛公益事業,經常隨父輩參與地方廟宇修臻和水利施工事宜,積累了不少工程技術方面的知識。他匠心獨運,曾先後設計製造了架子石碾、水利碾磨、封閉式連環鎖櫥、木製棉籽脫粒機械,被廣泛應用於農業生產之中。民國初年,他針對渠務管理上有差無田,有田無差,委管中飽私囊的弊端,改“十三伍”製爲按田畝棚夫搭份制,受到羣衆擁護。1914年北京政府委任蘇芳爲治渠委員,他總結前輩治理渠務的經驗,制定了水利工程長遠規劃和近期計劃,把工程重點放在乾渠清淤和灌溉設施配套上。每年“春秋二工”水利歲修工程,他親自勘踏預算,制定方案,集中人、財、物力分段施工,限期驗工,杜絕浮報、貪污和浪費。在夫料徵收上,他推出按畝計徵制度,革除“包納”、“坐免屍”、“看丁”等“喫夫喫料葉”的陋規,對渠長、段長加強管理,去惡留良,整肅了渠務管理中的混亂。在治理水患時,他將渠口攔河壩上延加固,河水被石壩攔截,分水入渠,增加分水量;炸除渠口礁石,降低水口高度,增加進水量;在迎水壩下段建大泄水,洪退水,在廉家尖子建小減水,保證了洪水季節渠道安全和正常進水量。又於石渠南堤栽種柳樹固堤,民間俗稱“楊柳板”,以保證渠堤安全。
正因爲有“楊柳板”的經驗,所以楊朔銘在文中所提的在黃土高原廣泛種植沙棘的建議,立刻便得到了他的響應。
“沙棘爲食藥同源植物,經濟價值也很大,若能廣泛種植,不光可改善植被,民間獲益也當不小。”蘇芳接着說道。
“噢?有這麼神奇?”赫千里有些驚訝的說道。
“其實這沙棘本不是什麼新鮮物事。”植物學者同時也是中國糧食專家的高海石教授在一旁說道。
“老高不妨給大夥兒說說,呵呵。”另一位水利專家張含英笑着說道。
“沙棘在海外早享盛名。古希臘時代,各城邦之間戰爭不斷。有一次,斯巴達人打了勝仗,但是有多匹戰馬在戰爭中受了重傷。斯巴達人不忍殺死自己的戰馬,又不想看到自己心愛的戰馬死去,於是將它們放到一片樹林中。過了一段時間後,斯巴達人驚訝地發現那些瀕臨死亡的戰馬非但沒有死去,而且一個個膘肥體壯,毛色鮮亮,渾身彷彿閃閃發光。斯巴達人感到非常奇怪,最終發現這羣馬是被放到了一片沙棘林中,這些馬餓了就喫沙棘葉,渴了就喫沙棘果,依靠沙棘爲生。聰明的古希臘人從此知道了沙棘營養和治病的價值,這也是沙棘拉丁學名的由來。”
“差不多相同的傳說在我們國家也有。公元1200年,成吉思汗率兵遠征赤峯,由於氣候等環境條件十分惡劣,很多士兵都疾病纏身,食慾不振,沒有戰鬥力。戰馬也因過度奔馳身體疲軟而喫不下糧草體力欠缺,嚴重影響部隊的戰鬥力,成吉思汗對此毫無辦法。下令將這批戰馬棄於沙棘林中,待他們凱旋歸來再次經過那片沙棘林的時候,發現當初被遺棄的戰馬不但沒有死,反而都恢復了往日的神威。將士們驚訝於小小的沙棘竟然有如此之神奇功效,便立刻向成吉思汗稟報此事。成吉思汗得知後下令全軍將士採摘大量的沙棘果隨軍攜帶。並用沙棘的果、葉餵馬。不久,士兵們的疾病霍然痊癒,個個食慾大增,身體越來越強壯。而戰馬更是把糧草喫的乾乾淨淨,能跑善弛。此後,道家宗師丘處機根據當地豐富的沙棘資源以及唐朝醫書《月王藥珍》中記載的沙棘能‘增強體力,開胃舒腸,飲食爽口,促進消化’等功能,爲成吉思汗調製出了一種以沙棘爲主的藥方。成吉思汗便視沙棘爲‘長生天’賜給的靈丹妙藥,將其命名爲‘開胃健脾長壽果’和‘聖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