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刀駙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蘇聯方面對布魯內特戰役的教訓的評價甚少,他們對西班牙坦克戰的討論集中在共和國軍步兵的低素質,不能持續地與坦克和炮兵有效協同,以及炮兵在協助進攻作戰時缺乏靈活性方面。蘇聯人的評論還指出,主攻發起地域敵方的反坦克炮和炮兵密度異常高也是導致共和國軍坦克作戰失敗的重要原因。
國際坦克團是最後一個部署到西班牙的蘇聯坦克單位。到1937年夏,蘇聯運到西班牙裝備給各個坦克營的坦克共計556輛“T-26”。最後一批150輛是“BT-5”快速坦克。與“T-26”輕型坦克相反,“BT-5”快速坦克設計用於縱深突破作戰,而非步兵密切支援。它們是許可生產的美國“克里斯蒂”坦克的翻版,但炮塔和火炮爲蘇聯設計,而且與“T-26”坦克一樣,它們被蘇聯顧問認爲是在西班牙的最現代化和最好的坦克,在1937年夏末秋初一直儲備着,等待時機發揮最大的效能。巴甫洛夫的第1裝甲旅是爲近距離步兵支援而訓練並裝備起來的,而康德里亞切夫的作戰單位則是從蘇聯的第一個機械化編隊——駐納羅福明斯克的第5卡里諾夫斯基機械化軍中成立的,該部是圖哈切夫斯基的縱深突破作戰試驗的樣板部隊。在蘇聯紅軍部署到西班牙的其它部隊中,蘇聯乘員只佔團的人員中的一小部分。但是,國際坦克團得到了西班牙受訓人員及1937年春派到高爾基的蘇聯坦克學校的國際旅人員中的精華。該單位的訓練,儘管優於其他共和國軍坦克部隊,但還遠遠沒有完成。爲了保持裝備的良好的機械狀況,訓練僅限於靜態的練習,而沒有機會進行排,連級的野外訓練。對於許多在西班牙的蘇聯顧問來說,國際坦克團是顯示現代戰場上坦克威力的最後也是最好的機會。這一期望將被1937年秋的“薩拉戈薩戰役”所粉碎。從1937年8月起,北方的共和國軍就在阿拉貢地區與民族主義軍作戰,最後於9月6日奪取了貝爾奇特城。10月初,共和國軍計劃對在通往薩拉戈薩的路上的豐特斯·德?埃布羅發動攻勢。直接的目標是奪取該城,但共和國高層希望通過使用國際坦克團能夠突破到薩拉戈薩。對城市的進攻將由共和國軍第35師進行,該師由第11和15國際旅組成。共和國軍使用坦克部隊的準備既粗心又不足。國際坦克團於進攻前一晚23時接到命令,並於當晚急行軍50公里到達集結地域。到達並在前線附近加油後,在進攻前兩小時才得知坦克要搭載步兵攻擊。這個決定遭到蘇聯顧問及坦克團軍官的反對,認爲這樣步兵太危險了。“BT-5”坦克並不很適合搭載步兵,戰前也沒有做過這樣的試驗。雖然準備搭載坦克的第15國際旅的步兵被認爲是很好的部隊,但伴隨進攻的則是因拒絕離開戰壕而聲名狼藉的步兵第120旅。沒有步兵預備隊。計劃制定的非常匆忙,團部參謀人員甚至沒有時間進行戰場偵察。西班牙共和國軍指揮部也沒有提供足夠的作戰地區的細節及可能的民族主義軍的坦克部隊和反坦克防禦情況,並認爲這些屬於“瑣碎而不重要的”。這後來被證明對於行動是致命的。實際上幾乎沒有炮火準備,因爲配給進攻部隊的兩個毫無價值的炮兵連僅裝備着幾星期前繳獲的75毫米炮,彈藥極少。有一個“T-26”坦克營計劃用於臨近的一個地域,但沒能按時到達參加最初的進攻。進攻於中午稍後開始。國際坦克團的48輛坦克以齊射拉開攻擊的序幕,然後高速出擊,“如同一列特快列車”,西班牙步兵則攀在坦克的兩側。在進攻的喧鬧塵囂中,許多步兵從坦克上摔下,一些被其他坦克撞倒或碾過。穿越友軍的戰壕比預想的更加麻煩,共和國軍步兵事先並沒有得通知,混亂中坦克和步兵時有交火。通過友軍戰壕後,坦克繼續向前衝,卻突然發現友軍陣地在一個比下面平地高三四米的高地上。衝刺的坦克急忙剎車,以找出通向低地的道路。更令人沮喪的是,敵軍陣地前是一片惱人的甘蔗地,並且溝壑縱橫交錯。
蘇聯坦克繼續衝擊,但在甘蔗叢和浸滿水的土地裏陷入了困境。它們開始遭到民族主義軍的野戰炮及臨近建築物裏的反坦克炮的攻擊。進攻由於地形而無法繼續,也沒有足夠的跟進的步兵鞏固佔領的陣地。當彈藥耗盡後,坦克開始慢慢地退回出發地,沒有統一的指揮和控制,留下了那些陷於泥濘的坦克。坦克加滿彈藥後奉命返回救援滯留的坦克。作爲替換,一個原定用於最先進攻的“T-26”坦克營在一些步兵的支援下出發了。奪回滯留的坦克的行動又付出了80人的代價。國際坦克團在進攻中總共損失了48輛坦克中的19輛,還有幾輛受傷,三分之一的坦克乘員陣亡或負傷。而剩餘坦克在後退時又遭到了四輛“魔鬼坦克”的襲擊,損失了15輛坦克,而襲擊者則在一輛坦克受傷炮塔不能轉動後便主動的撤退了。
國際坦克團裏的一名美國坦克兵在進攻後簡短地寫道:“西班牙充滿了大無畏的勇氣和英雄主義精神,西班牙人並不缺少這些。他們需要的是戰術。就戰術來說,10月13日,‘BT’坦克團是完全缺乏的。”在給莫斯科的報告中,第35步兵師的指揮官並沒有把責任歸與康德里亞切夫及所部,而是公平地指責了北方集團軍的指揮官。當時“大清洗”正如火如荼,在戰場的蘇聯軍官們無疑認爲爲自己在這場慘敗中的表現辯解是聰明之舉。1937年10月13日下午的小規模戰鬥無疑是整個內戰中記載最好最詳盡的,有近一百頁的陳述送到莫斯科,有團長的,他的助手的,連長的,甚至幾個坦克乘員的。由於他們的證詞,康德里亞切夫免於被指控,但不同於其他主要的西班牙內戰的蘇聯指揮官,他沒有獲得“蘇聯英雄”的獎章。康德里亞切夫在後來的特魯埃爾戰役時身負重傷。對“BT”坦克的殷殷期望被戰場的殘酷現實所粉碎。1937年10月13日在豐特斯·德?埃布羅的慘敗是在西班牙的蘇聯坦克部隊的“天鵝之歌”。在蘇聯坦克手繼續擔任顧問的同時,蘇聯人的數量在持續減少,到了1937年底,坦克部隊大部分都是西班牙人了。在國際坦克團的150輛“BT-5”坦克之後,蘇聯停止了運送大批的坦克。1937年10月,共和國軍坦克部隊的首腦桑切斯·佩拉雷斯上校開始對坦克部隊進行重組整合。四個裝甲旅,一個坦克團及各較小的單位被編成兩個裝甲師。這些裝甲師不是多兵種合成的,缺少作爲有機組成部分的步兵或炮兵,規模也較小。當蘇聯的坦克輸入於1938年結束後,共和國軍試圖通過本地生產來彌補裝備短缺。從1926年起有一種稱爲“圖比亞”的本地設計的坦克在小規模生產,但這是一種設計古怪的坦克,並非很成功。作爲替代,大量的汽車和卡車被臨時改裝成裝甲車,使用鍋爐鋼板和非硬化鋼板。其中有些非常專業,如那些在巴倫西亞製造的,但許多都是機動性很差的粗糙的奇異裝置,缺少真正的裝甲防護,火力極差。結果,在1938年5月,共和國軍裝甲部隊共有376輛坦克和585輛裝甲車,而到11月,則只有126輛坦克和291輛裝甲車。隨着坦克存量由於戰鬥損失和機械磨損而日漸減少,裝甲部隊越來越成爲一支依賴道路的以臨時改裝的裝甲車爲主的部隊。除了從波蘭購得一大票過時的“雷諾FT”坦克,共和國軍沒有能夠從其他渠道得到任何坦克。蘇聯坦克兵參加的最後一個主要的戰役是從1937年12月15日到翌年1月22日的在特魯埃爾的激烈戰鬥。投入了第一個新成立的裝甲師,由兩個“T-26”坦克營,國際坦克團的剩餘部分及其他支援單位組成。共有104輛坦克參加了行動,佔當時共和國軍坦克力量的大部。該師並沒有被作爲一個整體使用,甚至沒有這樣的打算。相反,各營被派去支援各個進攻。戰鬥發生在非常困難的條件下——極爲寒冷的天氣,大雪,糟糕的路面,多山的鄉村地形。坦克部隊的努力得到了他們支援的步兵的讚揚。特魯埃爾戰役甚少引起關注,但蘇聯紅軍卻仔細地進行了研究。該戰役最引人注目的是坦克部隊終於能夠正常運作了。到了1937年末,坦克已經超過了它們的預期機械壽命,但坦克部隊卻仍然不能夠基本保持每日較高比例的坦克的完備性,加上在如此不利的條件下,損失變得令人難以忍受——共有34輛坦克被擊毀,其中12輛被民族主義軍繳獲。共有63輛坦克(超過總數的一半)需要中修或大修。
而戰爭進行到這裏,勝負的結果已經很明顯了。
西班牙內戰最終以佛朗哥的民族主義軍的全面勝利而告結束。在有關西班牙戰場上坦克作用的經驗教訓方面,有着大量不同的評價。那些已經將坦克作爲進攻力量的陸軍,如德國國防軍,繼續他們的計劃,儘管他們的坦克在西班牙表現差勁。國防軍並不相信訓練很差的外國坦克兵操作小規模的坦克編隊用來支援同樣訓練很差的民軍部隊是大規模裝甲部隊的作戰潛力的精確反映。其它國家的陸軍在西班牙內戰後對坦克的未來則沒有那麼樂觀,而另外一些國家則根本忽視這個問題。對於大多數國家的陸軍來說,西班牙內戰帶來的更多的是爭論而非對裝甲戰爭的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