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刀駙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限制因素是船舶運輸力量不足。計劃人員警告說,這個限制因素“排除了執行這些行動計劃中的一項或者同時最多不過兩項的可能性。”丘吉爾說,“船舶不足是一個要命的因素,”由於面臨這個因素,丘吉爾提出的10萬人的英美部隊在北非大規模登陸的“體育家”計劃不得不擱置起來。保障大西洋上護航運輸船隊的航行反而成了當務之急,這些護航運輸船隊運送的是英國繼續作戰所必不可少的供應品,它們隨時要同德國潛艇作戰。首相反覆強調,這是一個在太平洋上“處於守勢”的時期。他估計“海上堡壘新加坡守得住”,希望將人力物力集中用於美英荷澳聯軍防衛馬來屏障和荷屬東印度。爲了安撫澳大利亞政府——當隆美爾正通過昔蘭尼加向開羅發動新的攻勢的時候,這個政府揚言要撤回在埃及的三個師——丘吉爾說服羅斯福總統同意向太平洋彼岸派遣20000名美國士兵,並且答應如果日本繼續進攻,另外50000名美軍可隨時駛離西海岸。
羅斯福還宣佈建立了以唐納德?納爾遜爲首的戰時生產局。這位“西爾斯·羅巴克”公司前副董事長是一位活躍的密蘇里人,他憑着在供應生產局的經驗,很快將戰時生產局建成爲效率卓著的機構。他就職後僅僅幾個星期,戰時生產局就使美國人的生活發生了變化,它頒佈一道又一道的命令,禁止生產300種消費品,從烘蛋奶餅用的鐵模到牙膏、聽裝啤酒和汽車。從那以後,金屬品的供應要優先保證戰爭的需要。美國各地的工廠,都從製造玩具和烘麪包器轉爲製造槍炮和子彈。
當美國的工業部門按照“勝利規劃”轟轟烈烈地開展生產的時候,美國人明顯地有了信心,他們知道,儘管日本在最初的猛烈進攻中贏得了多麼大的勝利,最終它將被打敗,美國的工業力量將比日本生產出更多的產品。當丘吉爾在白宮參加了最後一次工作晚餐,與羅斯福總統告別的時候,他能夠意識到“美國人民的實力和意志力”。阿卡迪亞會議成功地實現了通過“廣泛民主”的手段增加生產,並且統一了同盟國的指揮。最重要的是,同盟國決心實現打敗德國和蘇聯的“大西洋第一”戰略目標,放棄臨時制訂的迎擊日本在遠東繼續進攻的戰略。
當丘吉爾決定從百慕大乘坐英國海外航空公司水上飛機橫渡大西洋回國的時候,大西洋戰役的潛艇戰已經擴展到美國東海岸的海上通道。他剛開完阿卡迪亞會議,心情舒暢,急於趕回國內,因爲他已得到消息:國內就他指揮戰爭的問題,正在醞釀一場政治風暴。阿卡迪亞會議還標誌着“平等的夥伴關係”有了顯著的變化。美國人已經表明,他們將不支持英國在地中海的帝國主義目標,並對印度在獨立問題上發生的內亂表示關注。日本輕而易舉地橫掃馬來亞,使大西洋兩岸都懷疑大英帝國經過這場戰爭之後是否還能倖存。這種恐慌的焦點現在集中在英國本土和新加坡面臨的威脅上,因爲德軍已經開始在法國集中兵力,試圖對英國本土發動進攻,而新加坡更是已經成爲英國是否有能力保衛其帝國不受日本侵犯的象徵和考驗的場所。“遠東的直布羅陀”已經處於容易受到攻擊的境地,這使美英荷澳盟軍總司令韋維爾的心情非常沉重,他的司令部設在距離新加坡600英里的荷屬島嶼爪哇的腹地。即使在和平時期,協調四個國家的陸、海、空軍也是一項十分艱鉅的任務;何況韋維爾,他的參謀長波納爾將軍,以及擔任四國盟軍副總司令的美國空軍中將喬治?佈雷特將軍必須在敵人進攻的火力下,在很短的時間內組織起一支名義上的聯軍。四國之間的互相競爭,他們奉命保衛的環形防線的廣闊範圍,以及日軍進攻速度的加快,使他們的最大努力遭到挫折。空軍中將理查德?皮爾斯爵士擔任名義上的空軍司令,海因?特普爾坦中將指揮地面部隊,哈特海軍上將擔任聯合艦隊司令。但是,他們全都受到四國盟軍司令部指令的掣肘,指令要求四個國家的部隊儘量獨自作戰,這樣,使他們的部隊分散得很廣,缺乏聯合作戰的經驗。在這個極其需要集中力量對付日本人的時候,四國聯軍卻缺乏必不可少的共同作戰原則。交通運輸問題很快就成爲四國首次試圖採取聯合軍事行動時暴露的主要缺陷之一。四國盟軍司令部中沒有哪一部分比海軍司令部所受的損失更大,海軍司令部設在爪哇東端的泗水港,離韋維爾的司令部有四百多英里。由於荷蘭、英國和澳大利亞的戰艦分散在從新加坡至主要供應基地達爾文港的遼闊海面上,哈特海軍上將處於不堪設想的境地。1942年3月11日,日本終於向荷蘭宣戰,開始向婆羅洲東海岸的石油城塔拉坎發動進攻,二十四小時之後,日本傘兵和海軍向西裏伯斯發動聯合進攻。荷蘭士兵盡力反擊,在少數飛機和奉四國盟軍空軍司令部的命令飛來的美國“B-17”轟炸機的偶爾支援下,摧毀了極其重要的設施。在一個星期之中,哈特千方百計地試圖集中一支強大的海軍力量,同樣由於交通運輸困難以及荷蘭海軍司令康拉德?埃米爾?赫爾弗裏希海軍上將的原因而歸於失敗,後者正以海軍部長的身份獨立指揮他的潛艇部隊。
日本的擴張勢力正向南攫取荷屬東印度的石油和礦產資源,同時向北方的泰國和緬甸伸出觸角。緬甸總理吳蘇訪問倫敦後在回國途中被英國人拘留,這是在“魔術”截取了日本駐里斯本的大使館的電報之後的事,電報透露,他正策劃向日本侵略者出賣祖國。
情報機關還報告日軍正在邊界集結,準備進攻仰光,目標是要奪取這個戰略港口,斷絕通往外界的供應線。韋維爾現在面臨着一項十分艱鉅的任務,僅以印度第17師和緬甸第1師的兵力組織對一個面積比法國和比利時加起來還要大的國家的防禦。他派遣約翰?史密斯中將去緬甸,命令他“爲我看守好緬甸”。史密斯受到兩方面的掣肘。他發現印度第17師是以沙漠戰訓練和裝備起來的,這個師原來準備開往中東。本地的緬甸師只不過是一批未經訓練的新兵。史密斯更加感到棘手的是,韋維爾任命赫頓中將擔任他的頂頭上司。赫頓是新德里的一位能幹的參謀長,但他的主要野戰指揮官很快發現他並不是緬甸即將發生的戰事所真正需要的那種精悍的戰鬥指揮官。
赫頓在迎擊日軍進攻時犯了一個錯誤,他命令在仰光以南200英里習慣在公路作戰的部隊去防守400英里的叢林戰線。他的軍隊缺乏治療瘧疾的藥品,這使情況變得更加複雜了。赫頓知道,他的士兵將成爲敵人在馬來亞成功運用的“鉤心”戰術的打擊對象。
“日本人高速行駛;英國人掛二擋,沒有人來調整或控制這部機器。”這是史密斯對他在邊界丘陵地帶指揮的“一場糟糕透頂的戰役”所作的評價,他們迎擊的是日本第15軍團的兩個師。史密斯顯然不能守住前沿陣地的時候,他建議部隊後撤,集中防守仰光的大門口錫當河橋頭堡。不久韋維爾飛到緬甸參加一次緊急會議。他記取了馬來亞撤退的教訓,贊同赫頓所持的看法,即這樣的撤退時機還不成熟。相反,他們要求進行一系列的阻滯戰鬥。史密斯認爲這樣將削弱他的部隊。事實證明他是對的。在後來的兩個星期中,日軍推進了100英里,把英軍趕回到從毛淡棉港至錫當河的公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