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刀駙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現在這樣一個民衆普遍文化程度較低的時代,想要在直系、旁系的年輕子弟當中,集中這麼多“知識青年”。哪怕傅家有“詩書傳家”的傳統,而且男丁一向比較興旺,這也是近乎傷筋動骨的大行動。而此後他和他帶走的這些人全都再沒有回家。
在辛亥革命期間,傅孝安作爲唐紹儀的隨員之一,還曾參加了南北和談,之後便一直在北京任職,從此再未返鄉。
對於傅孝安當年帶領族人北上的往事,傅家人一直諱莫如深,曾經一度讓楊朔銘感到非常迷惑。楊朔銘後來瞭解到,明末清初之時,傅家的大本營原來在山東萊陽,清軍入關之時,傅家曾派出三千人的家軍北上保衛北京。熟知歷史的他由此隱約的猜到了傅孝安當年帶領族人北上的目的,但現在的他,還無法證實自己的想法。
但讓他感到欣慰的是,在這次抗擊日寇的戰爭中,又多了一個可靠的戰友。
“你們傅家的民團一共來了一千二百人,有三百人用的都是‘五十響’,他們都在我那裏輪訓過,戰鬥力不比正規軍差。”楊朔銘接着說道,“你署理的那個北洋第五鎮,底子不厚,你又初來乍到的,這些人正好可以幫上你的忙。”
傅孝安苦笑着點了點頭。
“你要去接手的那個重炮旅,也就是個空架子,有人沒有炮,我已經安排好了,過陣子就會有五十門十八公厘重炮到達,你接過去就行了。”楊朔銘看了看在遠處正吵成一團的陸軍總長段祺瑞、陸軍次長徐樹錚和江蘇將軍馮國璋,平靜地對傅孝安說道。
“什麼?十八公厘重炮?你從哪弄來的?”傅孝安聽了楊朔銘的話不由得大喫一驚,“難道也是老家那裏造出來的?”
“老家那邊兒現在上馬這種炮還有困難。是咱們自己設計的,委託美國斯普林菲爾德廠生產的,前些日子剛剛到貨。”楊朔銘笑了笑,說道,“沒辦法,爲了搶時間,只能採取這種辦法。”
“是咱們自己設計的?”傅孝安用難以置信的目光看着楊朔銘,“一共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