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刀駙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交涉期間,由於日軍在山東的暴行引起了山東軍民的廣泛憤怒,爲了防止擦槍走火,在英國公使朱爾典的勸說下,袁世凱下令山東駐軍後撤,儘量和日軍遠離接觸,避免發生意外衝突。而爲了防止日軍以山東爲基地竄犯中國內地,段祺瑞竭盡全力的調兵遣將,將北洋陸軍第二師、第三師和一個重炮旅共15000餘人陸續調往山東,並極力加強鄰近山東的江蘇、安徽、河南等省兵力。爲了防範日軍可能對江蘇的進攻,段祺瑞調南洋第一師、武衛前軍共37000餘人分駐于徐州和銅山,北洋第四師10000餘人駐於南京。
在日本向中國提出“二十一條”之後,江蘇將軍馮國璋得知消息,立刻聯合十九省將軍聯名通電袁世凱,指出“日款發生,亡國預兆”,倡議備戰,表示“國璋等分屬軍人,必盡其軍人救國之天職,凡欲破壞吾國領土之完全者,吾輩軍人,必以死力拒之。”而在袁世凱尚且猶豫不決的情況下,馮國璋便積極在江蘇境內展開佈防。馮國璋將江蘇原有的駐軍大力擴充,將駐紮在江蘇的第一、第七十四、第七十五、第七十六混成旅每旅不過5000餘人的編制擴充到了10000人,將第四師擴充到了20000人,並修築了大量的要塞堡壘,在一些較大的要塞,守軍都達到了2000人以上。
爲了進一步加強集中兵力,段祺瑞還向鄰近諸省抽調兵力,他本打算把張敬堯的第六師調往鄭州,但張敬堯和他耍了一個心眼,讓名義上歸第六師轄下的江西新編第五、第六混成旅和第六師一部一同北上,就算是向段祺瑞交差了。因而最後實際到達鄭州的,是楊朔銘所部的贛軍兩個混成旅12000人。
聽了徐樹錚的講解,楊朔銘的“超級電腦眼”不斷的顯示着這些部隊的編制、兵力情況和指揮官,當他聽到“武衛前軍”幾個字的時候,心念微動,眼中的光標不由自主的停了一下。
當楊朔銘看到這支部隊的最高指揮官的名字竟然是“長江巡閱使張勳”時,不由得苦笑了一聲。
自己竟然有可能要和臭名昭著的“辮子兵”頭頭蹲在一個戰壕裏,歷史還真是會開玩笑啊!
總的來看,段祺瑞所做的部署還是相當有針對性的,而且在同日本決裂之前,這些部署大體上都到位了,證明他的備戰工作還是相當有成效的。
其實正是因爲軍事上做了一定的佈置給袁世凱增加了一些膽氣,他才能夠在仔細權衡利弊之後,最終做出了拒絕日本最後通牒的決定。
在軍事會議結束之後,楊朔銘離開了陸海軍統率辦事處,他看了看錶,對身邊的一位隨從點了點頭,隨從立刻掏出了一把小巧的信號槍,朝着天空打去。
“哪裏來的飛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