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孟注:"第四首言被廢多年,世祖至死不同意。"按:提及廢后身後,可知此六絕實爲廢后輓詞。
銀海居然妒女津,南山仍錮慎夫人。
君王自有他生約,此去唯應禮玉真。
孟注:"第一句言生不同室,第二句死不同穴。慎夫人以況端敬,端敬死後,永承恩念;廢后一無他室。"按:心史此注,似有未諦。"銀海"指陵寢,典出《漢書·楚元王傳》,用於此處,自是指順治孝陵。"妒女津"之典極費解;《酉陽雜俎》記劉伯玉妻段明光性妒,以伯玉常於妓前誦《洛神賦》,謂"娶婦得如此,吾無憾矣",明光因自沉於江,冀爲水神而爲伯玉"無憾"之妻。
"南山"只指陵寢,典出《漢書·張釋之傳》,記釋之:
從行至霸陵,上居外臨廁。時慎夫人從,上持視慎夫人新豐道曰:"此走邯鄲道也。"使慎夫人鼓瑟,上自倚瑟而歌,意悽愴悲懷,顧謂羣臣曰:"嗟乎以北山石爲槨……豈可動哉?"左右皆曰:"善。"釋之前曰:"使其中有可欲,雖錮南山猶有隙;使其中無可欲,雖無石槨,又何戚焉?"
此爲漢文帝偶動無常之感,思及身後,願葬於北山,可久安窀穸,不虞盜墓。而張釋之的見解,據顏師古注:"有可欲,謂多藏金玉而厚葬之,人皆欲發取之,是有間隙也。錮謂鑄塞也。雲錮南山者,取其深大,假爲喻也。"原文的意思是,勸文帝薄葬,以免誨盜。但就吳梅村此詩而言,南山也罷,慎夫人也罷,均與張釋之的原意不相干,心史謂此句言廢后與世祖"死不同穴",誠然;慎夫人指端敬,亦是。然則"端敬"何人?
"端敬"即是誤傳爲董小宛的"孝獻皇后"棟鄂氏,端敬爲其諡號中最後二字。這段疑案,留待後文再談;此處可以確定的是,廢后的"情敵"即是端敬。《康熙實錄》:
三年六月壬寅,葬世祖章皇帝於孝陵,以孝康皇后、端敬皇后祔。
孝康爲聖祖生母佟佳氏,聖祖踐祚,尊爲慈和皇太后,康熙二年二月崩,自然祔葬孝陵。而端敬與世祖合葬,即所謂"南山仍錮慎夫人";下一"仍"字,可知有爭之者,爭而不得,勝利終歸端敬,故曰"仍"。而此爭之者,自然是廢后。得此瞭解,末句"玉真"之典,方有着落。《唐書·后妃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