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霞漫山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五月和六月,天下太平,不奴部在裏海沿岸的生意,做的風生水起。
伏爾加河中游的貿易站點,已經再次向前,開始向着上游延伸。他們在上游的中段建立起一個臨時的貿易據點。從六月初開始,他們每七天會過來一次,每次當船隻靠岸的時候,很多部族都趕着牛羊等在河灘邊,交換着各種物資。
慢慢的這片河灘,開始變成了一個小小市集。附近的遊牧部落,每七天就會過來一次,他們先是把各種各樣的產物,就那麼擺在河灘邊的草地上,等待其他人的挑選。
後來,不奴部的戰士在河灘邊開始搭建涼棚,作爲自己固定的位置。其他的部落也跟着有樣學樣。在六月底,這裏已經有了三十七個涼棚,居然就這麼形成了一個很有些規模的市場。
這個市場,在三個阿蘭部落交界的地方,不奴部選在這裏,也是因爲這裏是各個部落的邊界交匯點,離所有人的距離都算適中。
現在,不奴部一共擁有五個市場,在裏海周邊有三個全年營業的市場,分別在伏爾加河的入海口,第一次過冬的那片營地,以及和可彥部在裏海東北角的市場。
而沿着伏爾加河流域,有一箇中部的長期市場和一個上游的週期性市場。
這些市場,將阿蘭族,烏孫部,不奴部三方的經濟,大量的牛羊,皮革,麻料,陶土,鐵礦石,煤礦,木材,銅礦石,羊皮,甚至糧食,在沿着裏海和伏爾加河流域,開始進行循環流動。
三個勢力之間,在形成一種經濟互生關係。袁華和劉玉在六月中旬有過一次大概的計算,他們發現依託這個貿易,他們所調動的外包人口已經達到至少五千人。
只要能夠維持整個體系的持續運轉,不奴部就能不斷通過自己的工業體系,不斷的捆綁越來越多的人力加入,會形成一個龐大的利益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