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福萊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就我記憶所及,我在那年的年中前後,完成了初稿。既激動又急切的心情推動着我在修改時倍加努力,一週裏要工作七天。我的公務無暇顧及,但我在一九八九年三月,完成了該書,從提筆算起,歷時三年零三個月。
我筋疲力盡,卻欣喜異常。我覺得自己寫了一部很特殊的書,雖說不一定又能暢銷,但很可能會廣受歡迎。
許多人並不同意。
我的美國精裝本出版商威廉·莫羅公司,印製了和《與獅同眠》同樣的印數,當售出了同樣數量之後,他們非常滿意。我在倫敦的出版商們更加興奮,《聖殿春秋》一書比我此前任何一本書的銷售都好。不過,世界各地的出版商的最初反應都是鬆了一口氣:福萊特完成了他的難以置信的工程,僥倖成功了。該書沒有獲得任何獎項——甚至沒有被提名。少數幾位評論家表示讚賞,但大多數印象一般。意大利讀者一向對我青睞,該書在那裏是暢銷書的第一名。在英國,其簡裝本佔據暢銷書榜首爲時一週。我開始覺得自己錯了。這本書不過是引人入勝而已,寫得不錯,但沒什麼了不起。
不過還是有一個人激情滿懷地堅信,這本書非同一般。我的德文編輯,古斯塔夫·呂波·威爾拉格出版社的瓦爾特·弗裏茨希早就夢想着要出版一部修建大教堂的長篇小說。他甚至向他的一些德國作家談及這個主意,但始終不見動靜。因此,他對我的寫作激動之極,當打印稿傳到時,他覺得他的希望成真了。
到那時爲止,我的作品在德國只算是勉強成功。(我書中的壞蛋往往是德國人,因此我無可抱怨。)弗裏茨希熱情洋溢地相信,《聖殿春秋》會是打破堅冰之作,會使我在德國最受歡迎的作家中獨佔鰲頭。
連我都不相信。
可他是對的。
呂波公司閃亮推出該書。他們聘用了一位青年畫家阿齊姆·吉埃爾設計封面,但當他堅持作爲一件藝術品來設計全書時,呂波公司居然勇氣十足地認可了他的觀點。他索價甚高,但他與買主弗裏茨希的溝通成功,認定這本書有獨到之處。(他繼續爲我的全部作品的德文版本擔任設計多年,創造了一種呂波一再使用的外觀。)
我最初獲悉讀者認爲該書非同一般,是在呂波公司做廣告慶祝銷售量達到十萬冊的時候。除去美國,我從來沒有在任何國家銷售過這麼多的精裝本(美國人口可是德國的三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