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骨鐵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凡大戶人家,必有士紳,所謂士紳,即是有功名在身的人。不論明清,對有功名在身的讀書人都是給予優待,免其賦稅,民間更有投獻大量土地以避稅的做法,故而一旦考取功名,窮人也變富人,時間一久,自然而然就成大戶人家了。同樣的道理,大戶人家若是子弟中沒人考取功名,時間久了,多半也會沒落,故而能成大戶的人家對子弟讀書格外上心。
羅定州雖是廣東的直隸州,可地處粵西,與廣西接壤,人文學風不比粵東的廣州等地,因此州中有功名的讀書人較少,尚存的大戶人家更是少得可憐。幾年戰亂下來,如今城中稱得上大戶的只有六家。
這六家中,有功名、出過仕的有三家,分別是做過明朝南京工部主事的齊元泰齊家,做過短命弘光朝行人司行走的吳慶德吳家,曾爲淮安府通判的張昌全張家。
這三人都是廣東人,可做官卻無一例外都是在外省,之所以如此,只因明朝規定本省人不得任本省官。
另外三家大戶情況和這三家又有不同,並非因功名而成大戶,其中一個是經營大通米鋪,做了近三十年糧食買賣的林家,東主便是昨夜自願獻上糧食安置災民的林掌櫃,全名林萬福,聽着很是喜慶。
另一個是做布料生意的楊家,論家財倒是比不上林家,不過他家人口多,老老少少有近百口人,是當之無愧的羅定第一大戶。
剩下一個趙家則是祖上曾出過六部侍郎,雖說其後家道敗落,但那侍郎祖宗在時卻大量在家鄉置地,結果就讓趙家成了羅定最大的地主,城外良田差不多有一半是他家的。
除了這些人,羅定這十多年來官做得最大的也就是一個曾爲山東臨昌州同知的王隆,甲申之變後,其不願剔發降清,在清軍攻破州城後舉家自焚而亡,堪稱忠烈。
另有一個做過明朝江西吉安知縣的郭學清,卻是沒有骨氣降了清,如今已高升九江知府,其在羅定的家人也多半隨同上任去了。此外城中便是包括陸長遠等在州衙辦事的幾個秀才,共有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