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骨鐵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自古未有流寇能成大事的!闖賊前車之鑑不遠,滅胡賢弟可不能學他,全民皆兵的法子太過荒謬,也不可取,萬萬做不得!”
宋襄公言辭懇切,周士相卻不爲所動,反而道:“如果不裹挾百姓,我們如何能快速壯大力量,如果我們連自保之力都沒有,還談何干大事!”
裹挾百姓自然不是長久之計,也弊端太大,易爲人詬病,很容易就被視爲流寇,從而失去人心,但眼下週士相卻也想不出更好的辦法來了,況且他的“全民皆兵”和單純的裹挾百姓壯大聲勢又有所不同,兩者之間是絕不能渾爲一談的。
更重要的是周士相現在面對的不是日後是否要建立根據地,有一塊可以持續供給錢糧的地盤以支撐長期反清戰事問題,而是羅定城這些青壯故土難離的問題!
故土難離可是中國人幾千年特有的情結,在交通不便和見識不多的前提下,讓一個人離開他的家鄉可是件非常困難的事,尤其是面對強大的敵人時。
如果不能解決羅定青壯故土難離這一難題,那就是在羅定徵召再多的青壯也無濟於事。想要羅定的年輕人自願跟隨他周士相做大事,他就必須解決他們故土難離的問題,否則,他的一切努力就是空中樓閣,沒有基礎。
試想,當某一日周士相發佈命令要全軍往廣州進發,向福建乃至更遠的地方進發時,或是爲了某個戰略目的而決定暫時放棄羅定,結果部下的羅定兵卻因爲不肯離開家鄉,害怕親人遭到清軍報復而拒絕執行命令,甚至一鬨而散,那他周士相如何自處?
“先生的顧慮我也明白,這世上沒有無根之水的道理,所以全民皆兵只是權宜之計,等日後實力大了,咱們自然要開衙設府,管治地方,徵收錢糧,如此纔是長久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