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受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美國雕塑家保羅·曼施普的雕塑作品『普羅米修斯』。
瑞典雕塑家卡爾·米勒斯的雕塑作品『陽光』。
很多藝術家和設計師還直接運用從非洲傳統的面具和雕塑中發掘到的非洲黑人形象作爲設計的動機。在法國,雕塑家、畫家讓·蘭伯特-魯基(Jean Lambert-Rucki, 1888—1967)和設計師、畫家皮埃爾·勒格蘭恩(Pierre Legrain, 1889—1929)都曾設計和製作過非洲風格的雕塑、傢俱以及裝飾用品。美國最早獲得全國性聲譽的黑人藝術家薩金特·約翰遜(Sargent Johnson, 1888—1967)以非洲藝術作爲自己創作的源泉,在設計作品中強烈地表達了現代都市黑人的文化和活力。
1920年代的城市生活裏,到處都充滿了異國情調的裝飾,蓮花、熱帶鳥、跳舞的女郎或土著人形,都成爲流行的因素。熱帶的木料和異域的材料,諸如黑檀木、象牙、鯊魚皮、漆等,成爲營造奢華、性感氛圍的首選材料。在裝飾藝術、時裝、電影、攝影、音樂和舞蹈中,異域風情簡直無處不在。
<h4>
(三)前衛藝術的影響</h4>
20世紀早期的前衛藝術,以其全新的視覺語言、豐富的色彩和大膽的意象,對“裝飾藝術”運動造成深刻的影響。野獸派、立體主義、未來主義、“分離派”、至上主義、構成主義都被轉化到“裝飾藝術”之中。“裝飾藝術”運動的設計師們採用這種幾何化的、抽象的、割裂的藝術語彙,爲現代都市生活和文化注入了生氣。設計師們經常從那些藝術流派中獲取靈感,例如粗重強烈的色彩、基本的幾何圖形,甚至非洲民間藝術的動機,從而形成了20世紀一股強勁的裝飾設計流派。
同時,不少前衛藝術家也自己動手將他們的藝術理念應用到設計中去。在法國,猶太女畫家索尼亞·德勞內將她的鮮豔色彩、幾何造型用到設計海報、時裝和紡織品,甚至汽車造型上去。在捷克斯洛伐克,藝術家、建築師、設計師們將立體主義的理念運用到建築和日常生活中的用品中去。俄國藝術家尼古拉·蘇汀(Nikolai Suetin, 1897—1954)等人設計過不少至上主義風格的陶瓷和紡織品。
英國女設計師克拉萊斯·克里夫採用非洲裝飾動機設計的陶器『陽光壺』(Sunray Vase, 1929—1930)。
法國設計師皮埃爾·裏格蘭(Pierre Ligrain, 1889—1929)1923年設計的矮凳,採用了非洲的裝飾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