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受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俄國女畫家、時裝設計師娜塔莉亞·S.崗察洛娃(Natalia S. Goncharova, 1881—1962)1923年設計的女裝長裙。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的帕拉貢咖啡店(Paragon Cofe, New South Wales, Australia)裏的這幅以希臘神話中的音樂之神奧菲斯爲主題的浮雕,已被列入『裝飾藝術』運動藝術遺產保護名單中。
1930年建成的芝加哥信託系統服務大樓(Trustees Systems Service Building, Chicago),紅色砂岩貼面,裝飾花紋和階梯式的屋頂,明顯地受到南美洲古代文明的影響,是由Thielbar + Fugard事務所設計的。
<h4>
(四)古典藝術的影響</h4>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人們都在尋求抒情、歡樂的主題,不少藝術家、設計師便將他們的目光轉向了古希臘、古羅馬,飛行的歐羅巴、雅典娜等形象變得十分流行,紡織品、牆紙、玻璃器皿、裝飾陶瓷罐上出現了許多希臘神話和羅馬神話中的形象,諸如女獵手、舞蹈的花神等等。
在衆多“裝飾藝術”風格的藝術家、設計師中,瑞典雕塑家卡爾·米勒斯(Carl Mille, 1875—1955)和美國雕塑家保羅·曼施普(Paul Manship, 1885—1966)非常出色地將古典風格的裸體形象,製作成現代的公共雕塑或裝飾性建築浮雕,他們的設計深受公衆歡迎。
<h4>
(五)“新藝術”運動的影響</h4>
“新藝術”是早於“裝飾藝術”的一場設計運動,它發生在19世紀末期,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消逝。基於當時日益保守的政治氛圍,“新藝術”被批評爲“過於精巧”的“頹廢”,它也未能滿足現代民族風格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