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受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一方面,設計的範疇與工業革命之前相比,有了本質的區別。面對新的市場和消費者、與過去不同的客戶和用戶,建築設計、工業產品設計、包裝、廣告和報紙、雜誌等傳達媒體的設計,都必須適應變化中的社會需求來改變自身。設計界、建築界必須迅速地制定新的策略,形成新的體系,發展新的設計形式和新的技術,來應對日益增強和急速變化的社會需求和商業需求。因此,現代設計不是少數人一廂情願的突如其來的空想結果,而是社會發展到這個階段的必然產物。
另一方面,如何形成新的設計理論和原則,以解決設計服務的對象問題,把設計的重心從爲權貴、少數人服務轉移到爲社會大衆服務這個新的方向上去,這是設計界、 建築界面臨的第二個問題——也是整個現代設計產生的社會背景。
針對這兩個方面的問題,世界各國的建築設計和產品設計先驅們進行了努力探索,針對第一方面的問題,即如何適應現代社會的需求,出現了現代設計體系,從技術層面來解決問題;針對第二方面的問題,即設計的社會功能問題,形成了現代主義設計、現代主義建築思想體系,從思想層面來確定方向。兩者相輔相成,它們的結合,形成了現代設計的總體。
總體而言,“現代主義”是一場席捲意識形態各個方面的運動,其內涵相當豐富。一方面,時間跨度相當長,從20世紀初開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還持續了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另一方面,包含範圍極其廣泛,涉及了哲學、心理學、美學、藝術、文學、音樂、舞蹈、詩歌等幾乎意識形態的所有範疇,在每個不同的領域,它都有特別的內容和觀念。“現代主義”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形式風格,實質上是一個意識形態的定義,其革命性、民主性、個人性、主觀性、形式主義性,都非常典型和鮮明,是對於傳統意識形態的革命。因此,要對現代主義下一個確切的定義,做一個全面的討論,就不是本書所能完成的了。在這裏,我們主要介紹和討論現代主義在建築和其他設計領域方面的影響和發展,在一個有限的範圍內,探討現代主義的特徵和意識形態內容。所有西方國家,可以說無一例外地都受到現代主義設計的深刻影響。
開始於20世紀初的現代主義運動,從意識形態的各個方面影響着世界,1940年代、1950年代以後,完全改變了人們的意識形態思維方式,改變了藝術、文學和其他各門人文科學的面貌。現代主義建築與設計則是現代主義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從對現代主義建築的認識和了解着手,可以從一個側面瞭解到現代主義的精神和意義。
現代主義建築、現代設計是20世紀初在歐美髮生的最重要的設計運動之一。它興起於20世紀初期的歐洲,以德國、俄國一些建築師爲主的先驅人物,爲尋找代表新時代的形式,爲在設計中引入民主主義的精神,甚至爲奠定一種新的政治制度打下基礎,開始了設計觀念、設計風格和形式、建築材料、建築方式等各個方面的探索,在1930年代中期以後取得驚人的成就。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使大量歐洲的設計家流亡到美國,從而把歐洲的現代主義與美國豐裕的具體市場需求結合起來,使這場運動得到迅速的發展,在戰後造成“國際主義”風格的高潮。這場運動一直持續到1970年代,遍及世界各地,極大地影響了人類物質文明的發展。無論從影響的深度和廣度來說,都是空前的。人類四五千年的文明史中,還沒有哪一個設計運動及其風格能有如此廣泛和深遠的影響。基於對這個設計風格的反應,又產生了當代的許許多多新的設計運動,產生出形形色色的新風格、新流派,因而,真正瞭解現代主義,才能真正認識現代主義以後的各種風格的發展、各種流派的產生。
現代設計包含了幾個重要的特徵:民主主義(democracy)、精英主義(elitism)和理想主義(idealism),其中理想主義在現代設計初期帶有突出的烏托邦思潮的色彩。
現代設計是對長期以來在設計中佔壟斷地位的爲權貴服務的一個重大反動。以往的設計是爲少數人服務的,諸如王公貴族、富裕階層、教會,或者國家部門。美國評論家羅伯特·休斯(Robert Studley Forrest Hughes, 1938—2012)在他編導的紀錄片《新的震撼》(the Shock of the New, PBS)中所說的“窮人無設計”,指的就是這個狀況。而現代主義建築和設計則提出爲大衆服務的宗旨。一些現代主義設計的先驅,以改變設計的服務對象,爲勞動大衆提供基本的設計服務爲己任。與此同時,他們當中也有不少人(比如勒·柯布西耶)希望通過設計來建立一個較好的社會,建立良好的社區,期盼能通過設計來改變社會狀況,利用設計來達到改良的目的,而避免流血的社會革命。這種想法具有濃厚的民主主義特色,但同時也顯然是烏托邦式的,充滿了小資產階級的理想主義特色。
在其主觀意願上,現代主義是反對長期以來服務於少數權貴的精英主義的。但是,由於這個運動的發動者是一小批精英知識分子,他們處在時代大變革的高潮中,處在共產主義運動、資本主義的國家壟斷、法西斯主義大起大落的動盪時刻,希冀通過設計改變勞苦大衆的困苦,進而促進社會的健康發展,促進社會的正義。他們的設計探索具有非常強烈的知識分子理想主義成分和烏托邦主義的成分,也成爲“拯救衆生”的另外一種精英主義,一種雖然不是爲精英服務的,但是強調精英領導的新精英主義,因而具有很大的侷限性。到了1960年代、1970年代以後,開始被新一代的青年懷疑,其貌似高尚的理想主義和烏托邦色彩被質疑,其壟斷性的、近乎獨裁的單調風格被挑戰,種種新的設計風格,晚期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解構主義、新現代主義都是這些挑戰的演繹內容之一。
現代主義設計是從建築設計發展起來的,1920年代前後,歐洲一批先進的設計家、建築家形成一個強力集團,推動所謂的“新建築”運動。“新建築”這個術語出自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的一本叫作《走向新建築》(Towards a New Architecture )的著作名稱,這本著作在一定程度上被視爲現代設計思想發軔的標誌。現代設計運動的內容相當豐富,既包括精神上的、思想上的民主主義傾向和社會主義傾向;也包括技術上的進步,特別是新的材料——鋼筋混凝土、平板玻璃、鋼材的運用;還包括了新的形式特徵——反對任何裝飾的簡單幾何形狀,以及功能主義傾向。這場運動顛覆了千年以來設計爲權貴服務的舊立場和舊原則,打破了過去建築完全依附於木材、石料、磚瓦的傳統。從建築革命出發,影響到城市規劃設計、環境設計、傢俱設計、工業產品設計、平面設計和傳播設計等等,形成真正完整的現代主義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