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受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英、美、俄三巨頭在雅爾塔會議上。
<h2>
一、戰後重建時期的產品設計</h2>
1945年結束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給西方各國經濟都帶來了極大的破壞。戰後初年,世界上多數國家都處在非常困難的重建階段。國際形勢的急遽變化加上“冷戰”,給各國政治、經濟帶來消極影響,更加深了歐洲各國復甦的困難。直到1950年代初,英國還在實行食物和其他必須生活用品配給制度。發動這次戰爭的國家——德國、意大利、日本則更加艱難。德國處在盟國的佔領之下,並且很快分裂成兩個國家——民主德國與聯邦德國,連首都柏林也被分成東、西兩半,西柏林完全被隔絕;意大利戰後的經濟困難極大,基本生活都難以保障,工業在戰爭中基本被摧毀,不得不依靠美國的經濟援助來逐步恢復;日本投降後,從1945年開始進入被美國佔領的時期,由美國道格拉斯·麥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 1880—1964)將軍全面控制。美國在日本實行非軍事化政策,推行西方的民主政治體制,打擊日本戰時與政府合作的大企業,日本經濟從1945—1950年間發展緩慢,也不得不依靠美國的援助來維持。直到1953年朝鮮戰爭結束以後,美國對日本經濟發展的壓抑政策開始有所改變,日本才逐步進入經濟發展時期。
西方各國之中,當時只有美國的經濟從戰爭期間到戰爭以後一直處在迅速發展的狀態。美國經濟因第二次世界大戰得到非常大的刺激,科學技術也因戰爭之需而迅速發展起來。戰後的美國更是得盡天時地利,成爲世界上最強大的資本主義大國,其經濟在戰後很快達到發展的新高峰,這也爲戰後美國現代設計的興盛提供了基礎。
戰後的世界政治局勢發生了急遽的變化,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果之一,就是產生了一個龐大的共產主義國家集團。從1940年代末期到1950年代初期,蘇聯、中國、北 越、朝鮮、蒙古、波蘭、捷克斯洛伐克、民主德國、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南斯拉夫、阿爾巴尼亞等國形成了社會主義陣營,與以美國爲首的西方國家形成兩個對抗的集團。1958年,古巴在菲德爾·卡斯特羅(Fidel Castro, 1926— )領導下推翻獨裁統治,也加入了“社會主義陣營”。東西方兩個巨大的對抗集團,令世界進入了漫長的“冷戰”對峙時期。爲了扶植一個強大的西歐,以及聯合其他西方盟國來與社會主義陣營對抗,美國對西歐各國以及日本開始進行大規模的經濟援助和復興計劃,其中包括有名的“歐洲復興計劃”(European Recovery Program,簡稱ERP,俗稱Marshall Plan,即“馬歇爾計劃”),以及對日本的各種援助,這些因素客觀上促進了西方各國經濟的迅速起飛。西方各國人民急切希望早日醫愈戰爭帶來的創傷,迅速恢復國民經濟,國家、企業和人民同心同德,在不長的時間內,收到比較顯著的成果。到1950年代中期以後,西方各國度過了最爲艱難的戰後重建時期,逐步進入了美國經濟學家約翰·加爾佈雷斯(John Kenneth Galbraith, 1908—2006)描述的豐裕社會(Affluent Society)階段,也就是消費經濟時期。
“豐裕社會”是哈佛大學經濟學家加爾佈雷斯在1958年出版的一本重要著作《豐裕社會》(the Affluent Society )的名稱,該書試圖釐清戰後美國逐步成爲一個富裕的消費社會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形成了“私富公貧”(wealthy in the private sector but remained poor in the public sector)的局面。這個時期的美國缺乏完善的社會結構,收入懸殊巨大,消費社會的形成也造成了巨大的社會問題。這本書在學術界得到廣泛的好評,這個名稱也就被廣泛用來描述戰後20多年的美國社會了。加爾佈雷斯在1967年還出版了第二本同類主題的著作《新工業國家》(The New Industrial State ),也很有影響。
美國根據歐洲復興計劃提供的援助物資包裝上的標誌。
1950年代初期『歐洲復興計劃』的海報《爲獨立的奧地利而生產》。
在經濟發展過程當中,大部分西方國家都注意到設計對於經濟發展的重要促進作用,因此,在1950年代和1960年代中,幾乎所有的西歐國家和日本都擬定了自己的設計政策。特別是德國、日本、英國、荷蘭、意大利、比利時等國,由國家的立法機構,比如國會、議會通過立法程序,把設計作爲國家政策確立下來,從而大大促進了這些國家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設計對於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在這個時期得到充分體現。這也是設計成爲政府經濟政策組成部分的一個關鍵時期,各國都努力依據自己的特點和條件來發展設計,由此,設計作爲一個獨立的職業,也得到了各國政府的肯定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