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受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但是,也有少數幾個國家在這個大變動時期錯失良機,國家對工業產品設計抱旁觀態度,特別是沒有采取以國家立法的方式來促進設計發展。這幾個國家很快落伍了,特別是在工業設計上處於越來越落後的被動局面。其中最典型的當推法國。
法國長期以來具有設計、生產豪華產品的裝飾設計歷史,在19世紀已居於領先地位,設計成果斐然。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法國政府雖然也重視設計,但立場陳舊、故步自封、目光短淺,始終認爲設計只是區區裝飾而已,缺乏對於設計的準確認識。因而,在政府方面,幾乎沒有擬定任何明確的設計政策,而企業界也故步自封,抱殘守缺。因而戰後從1950年代開始,法國現代設計的發展就明顯滯後,法國設計也一蹶不振,幾乎悄悄地從國際舞臺消失了。
西班牙由於長期受到佛朗哥(Francisco Franco, 1892—1975)獨裁政府的統治,也沒有能夠立即進入現代設計的發展階段,一直到1970年代初期,佛朗哥去世之後,隨着西班牙民主化進程的發展,設計才進入遲來的春天。
美國費城德萊賽大學(Drexel University)設計史教授戴維·萊茲曼在他的著作《現代設計史》(History of Modern Design )中把戰後時期的設計史這一章叫作“從理論到實踐”(from theory to practice),很準確地反映了現代設計在戰前和戰後的本質變化。
在政府支持設計發展的力度上,各國並不均衡,其中,最早對設計的重要性有清醒認識的是英國政府。英國早在戰爭結束之前就於1944年成立了工業設計協會(the Council of Industrial Design),後來改成英國的設計協會(The Design Council),屬於皇家協會組織(Royal Charter),創始人是當時英國工黨政府在戰爭時期的貿易局(the Board of Trade)局長、經濟顧問休斯·達頓男爵(Hugh Dalton, 1887—1962)。在戰爭還沒有結束的時候成立工業設計協會,其明確的宗旨就是要通過各種可行的方式推動和提高英國工業產品的設計水平,這表明英國政府對於設計在工業生產、經濟貿易發展中的舉足輕重的作用的深刻認識。這個協會的活動直接影響了英國在戰後半個世紀的經濟、技術、生產的發展。英國工業設計協會首任主任是S.C.雷斯利(S.C.Leslie),他在推動協會發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大戰結束後才一年,他便於1946年主持舉辦了一個叫作“英國能做到”(the Britain Can Make It)的展覽,展示了英國設計的實力和決心,該展覽吸引了來自英國各地超過120萬觀衆,可見英國朝野對於設計的高度重視。真正制定了英國工業設計發展規範的則是雷斯利的繼任者哥頓·拉瑟爾爵士(Sir Gordon Russell, 1892—1980),拉瑟爾本身是設計師、教育家,1947年開始接任工業設計協會主任。他完善了協會組織結構、活動方式,協會以後40年的發展基本是在他設立的框架中進行的。當時任務極爲艱鉅,他曾經形容過推動英國工業設計協會的難度好比“推一輛坦克車上山”(pushing a tank uphill)。
拉瑟爾是1951年舉辦的“英國節”(the Festival of Britain)活動的重要推手,他組織了英國當時各方面的設計師參加,使得整個活動形成英國設計的品牌推廣平臺,爲英國製造業、零售業提供了一個向全世界展示的機會。1956年,工業設計協會在倫敦著名的“乾草市場”(Hay Market)開設了“設計中心”(the Design Centre),包括了展覽場地、設計零售店等,影響很大。
『英國能做到』展覽目錄的封面。
英國工程師本加明·保登(Benjiamin Bowden)在『英國能做到』展覽上展出他設計的未來主義自行車『太空漫步者』(Spacelander)。
1946年『英國能做到』展覽上展出的傢俱和室內設計。
1951年『英國節』上,模特兒正在展示戰後的英國時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