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羅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德國這幾年可以發展得那麼好,和英國的庇護自是分不開的。而英國人之所以會包庇德國,對德國和波羅的共和國的許多擴建武備的行爲視而不見,對德國和蘇聯勾肩搭背也一味包容,主要的原因就是德國向英格蘭銀行投降了。
現在德國從歐洲和蘇聯撈到的好處,一部分作爲原材料被祕密儲存,大部分則變成了黃金送去了英格蘭銀行。正是這些來自德國的黃金,才讓英鎊有了和美元對抗的資本,英鎊也得以維持強勢。
但是強勢英鎊對英國的實體經濟卻沒有一點好處!因爲英鎊的高估造成了英國工業品價格高昂,在國際和國內都缺乏競爭力。而且英國政府還頑固堅持自由貿易路線,讓德國和美國的廉價工業品大量充斥英國市場。
由於英國國內工業生產的低迷,自然造成了失業率高漲,而英國的資本家們爲了降低成本,則希望減少工人的工資。結果在1927年引發了全國性的工人罷工抗議浪潮,造成了英國國內局勢的動盪。
而動盪的局勢又進一步動搖了投資者對英鎊和英國經濟的信心。從1927年開始,英鎊就面臨嚴重危機了。
“英國人也實在太無能了。”希特勒哼哼着說,“得到了我們德國的支持,他們的金匯兌制還是沒有辦法壓倒美國的金本位制……現在除了德國和波羅的之外,將本幣和英鎊掛鉤的國家寥寥無幾,連英國人自己的自治領加拿大和澳大利亞都開始動搖,準備實行金本位了。”
“面對美元這樣的對手,英國必須團結整個歐洲纔有可能取勝。”赫斯曼幸災樂禍似的說,“可惜英國人從來都沒有想過去團結歐洲,他們幾百年來的思維就是搞亂歐洲大陸。”
對歐洲而言,英國就是根攪屎棍,任何時候都不願意讓歐洲團結起來,哪怕這種團結是在英國的領導下實現的。在後世的大歐盟中,英國人的作用就是個負數。而在如今的1920年代,英國人同樣沒有考慮過將歐洲凝聚起來,共同去應對來自美國和蘇聯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