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羅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阿道夫·希特勒有些沮喪地說:“法國人在1927年前就垮了,現在又輪到了英國,德國將會是下一個目標,這樣下去猶太人要勝利了,雅利安民族的歐洲要完蛋了!”
他咬咬牙齒,“可是德意志人民現在還沉溺在虛假的繁榮之中,只是在坐等他們的末日!”
法國人在1923年到1926年間也經歷了一場力度相對德國較小的貨幣崩潰危機。表面上的起因是魯爾危機——因爲德國人的消極抵抗,魯爾危機對法國經濟的打擊也很大。罷工造成了法國煤炭供應緊張,萊茵河和通往東方的鐵路運輸中斷。而且法國入侵德國的前景,也造成了國際資金抽離法國。
國際資金抽離的形式當然不是法郎,因爲法郎在世界大戰後就失去硬通貨地位了。所以法國的黃金外匯儲備在魯爾危機爆發後迅速減少,法國央行很快失去了抵抗能力,只得任由法郎暴跌。
可是讓法國人沒有想到的是,在魯爾問題解決之後,逃離的資金也沒有返回法國,而是去了德國!原因據說是《凱恩斯計劃》和蘇聯訂單讓國際資本看好德國經濟,但是赫斯曼和希特勒卻不這麼認爲。
“貨幣戰爭還在繼續!”赫斯曼點了點頭,“法郎不願意投降,既不肯投向金匯兌,也不願意在美國幫助下建立金本位,自然只能選擇大幅貶值了。這樣至少可以增加法國國內產業的出口競爭力,所以目前法國的經濟已經有所好轉。
而我們德國目前的繁榮除了蘇聯訂單的貢獻,就是因爲馬克向英鎊投降。有了英國的支持,我們的產品才能在歐洲各地順利銷售。作爲投降代價,銷售所得的黃金、外匯都會流向英國,而我們得到的只是放在帝國銀行金庫裏面的英格蘭銀行的存單。不過這樣的安排,讓我們的生產能力在過去幾年得到了迅速的恢復。
但是英鎊即使得到了我們的支持,現在看來依舊沒有能力戰勝美元……因爲英國的實力終究比美國差得太遠了,而且英國欠美國的債務也太多。他們在世界大戰中犯了一個錯誤,欠下了美元而不是英鎊。而且過高的英鎊定價也傷害了英國的工業生產,這讓英國人哪怕得到了我們的賠償品,也沒有辦法取得對美國的順差。所以在這場貨幣戰爭中,英國是不可用和平手段取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