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舜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哲文曾愛過一個叫清琴的女人,但她同詩人龔自珍殉情了。那是八年前的事。袖若的臉乍看沒什麼,但越看越像清琴。“莫非……”一想到哥哥的情感遭遇,理文就難過起來。他的妻子也去世了,因而很理解哥哥的心情。
袖若彈着三味線,用清脆的嗓音唱着小曲,這期間,酒菜已經上齊。一個半老漢子跟在僕役後面走進來道:“今天的菜是特別做的,最近我也會做幾樣拿手菜啦!”他是唐館的廚師。唐船上的廚子、雜役,一上岸就變成了唐館裏的廚子、雜役。
酒一上來,話匣子就打開了。袖若或許是意識到了自己的工作,一直說個不停。她說到了比自己大二三十歲的袖扇和袖笑的傳聞,也說了從前輩妓女和鴇母那兒聽來的舊事。“從前和現在可不一樣啊!”在長崎,不管談什麼,似乎都要以此爲開場白。
長崎作爲交易窗口,但如今,貿易已經衰落了。一百六十年前,唐人坊建成時,這裏常住着五千唐人,最多時甚至過萬,十分熱鬧。現在超過五百人的時候都很少,秋季唐船一走,就只剩幾十人了。這主要是因爲貿易發生了變化,這一點連妓女都知道。
在長崎黃金時代,日本主要出口銅。清國鑄銅錢,但國產的銅不夠用,所以從日本大量進口。鑄幣是政府的事,採購原料自然也是國家行爲。進口商經政府特別許可,有了“辦銅官商”這樣威嚴的名字。他們一般都和本國官僚有着密切聯繫,是所謂的“御用商人”,與周圍小商人之流大不相同。日本出口銅的代表是兼營銅山的泉屋,這是住友家的店號。元祿時代可說是出口銅的高峰時期,當時每年運走的銅有時超過七百萬斤[6],而現在呢?最多也就五六十萬斤。當時清國的銅價猛降,由於購買鴉片,白銀大量外流,因此銀價上漲,銅價下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一兩銀只能換八百文銅錢。
如今,一兩銀能換二千文銅錢,銅對商人的吸引力也就減弱了,於是以幹鮑魚、幹海蔘和魚翅爲代表的海產品,即“俵物”代替銅成了對清出口的主要商品。但俵物畢竟不能完全替代銅。貿易減少是不可避免的,長崎經濟也就衰退了。酒樓和妓院之類的地方對市面行情最是敏感,妓女懂點經濟知識並不奇怪。
袖若按自己的理解,說了一通長崎的今昔盛衰。
“你知道的事情真不少。”哲文半開玩笑道。
“說得真好。”理文也誇道。
袖若的話單刀直入,簡單明瞭。“這都是從大人物那兒聽來的。”她說道,“不知好日子什麼時候能再來呀。客人們都在發牢騷,說是薩摩搞的鬼,什麼事都不好辦了,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