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舜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因爲境遇不利,客家人都非常勤奮。當時中國婦女一般都要纏足,從小用布緊緊裹着腳,妨礙腳的發育,成人後走起路來就搖搖晃晃的。但客家人很少有纏足的。婦女也必須要勞動,纏足會奪去身體的活動能力,他們當然不會做這種浪費勞動力的傻事。
客家人自尊心很強。他們的祖先究竟因何遷移,已經是幾百上千年前的事了,誰也說不清楚。客家人主要從北往南遷。大概是那些抵抗分子在改朝換代或戰亂時,因拒絕投降而逃亡出來的吧。他們的祖先大多是不屈服的硬骨頭。明亡清興時,據說抵抗最頑強的就是客家人。他們不屈、勤奮,卻遭到歧視和防備。
當然,混血兒西玲對客家人沒有絲毫偏見。“我在廣州見過些瞭解洪先生兒時情況的人,聽他們談了許多。據說他兒時愛生氣,做任何遊戲都要當孩子王。”聽語氣便知西玲對洪秀全懷有好感。
“據說他科考多次落榜。這是真的嗎?”理文問,這是在長崎聽哥哥說的。
洪家雖是自耕農,卻只有幾畝薄地,生活很困苦。洪秀全小時放過牛,七歲那年,他總算上了村塾,讀四書五經。他學習好,看來會有大出息,可家裏越來越窮,連村塾的學費也拿不出。幸好他成績突出,村塾免了學費,加上親戚幫助,他上到十六歲,得以參加廣州府試。可惜落榜了。
洪秀全出生於嘉慶十八年十二月十日(1814年1月1日),按陰曆算,他出生二十來天就兩歲了,十六歲那年,應是一八二八年,其實週歲不過十四。他從十八歲起開始當村塾教師,獨立生活。道光十六年1836年,二十四歲的洪秀全再次參加府試,然而再次落榜。
雖然沒有考中,但他在廣州經歷了兩件十分有意義的事。
第一,他旁聽了廣州大儒朱次琦在六榕寺的公開課。朱次琦是廣東南海人,隱居南海九江鄉,人稱九江先生,中過進士,在山西當過知縣。洪秀全第二次去廣州時,朱次琦剛滿三十,還是個朝氣蓬勃的青年學者。他注重實踐躬行,在青年學生中頗有聲望。洪秀全聽了朱次琦講“三世之說”,受到極大的震動。“三世”源於《春秋》,《春秋》把自己和父親之世定爲“所見世”,祖父之世爲“所聞世”,曾、高祖之世爲“所傳聞世”。但清代公羊學派則解釋爲“衰亂世”、“昇平世”和“太平世”。尚古主義儒家認爲,古代最好,之後世道日漸變壞。因此他們主張儘可能將變壞的世道帶回到美好的古代。但朱次琦認爲,時代是由衰亂進入昇平,再到達太平的。過去時代是壞的,以後會逐漸變好。他所要研究的,便是怎樣才能按歷史的必然進入日益變好的時代。洪秀全在村塾學的是陳舊發黴的尚古主義,因而爲朱先生的社會進化論學說而震驚。據說洪秀全後來非常感慨:“我感到就好像以前貼在眼上的鱗片突然被揭去了。”他意識到自己的思想是多麼的閉塞。“我禁閉在黑暗的屋子裏,認爲這就是世界。打開門,明亮廣闊的世界就展現在我面前,但以前我並不知道。”
第二件事,是他在街頭聽到了基督教傳教士的說教。一個洋人嘰裏咕嚕地說些什麼,一箇中國人把它譯成中國話:“諸位睜開眼睛好好看看,你們在禮拜着什麼,你們對一切都在禮拜啊!我們只拜上帝耶和華。大家都相信耶穌基督,禮拜上帝吧!其他都是邪魔外道。寺廟中所有的不過是木頭、銅塊。那裏會有靈魂嗎?沒有!你們都是無知的,你們的眼睛被矇住了。”
洪秀全並不瞭解教義,唯有“你們的眼睛被矇住了”這話深深打動了他。他剛剛聽過朱次琦的三世說,深感必須睜眼看一看世界。大概是洪秀全臉上流露出真摯的表情,擔任翻譯的中國傳教士遞給他一本書:“請務必讀讀這本書!”書封上印着“勸世良言”四個漢字,旁邊還有一行洋文,他不認得。洪秀全摸了摸腰包,準備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