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舜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賊軍衆多,官軍兵力不足,望派援兵。”清政府不斷接到這樣的要求。二月二十二日,北京命廣州副都統烏蘭泰輔助廣西軍務。烏蘭泰率一千滿族兵奔赴廣西,兵雖不多,但配備了小型火炮百門和步槍二百支。當時,從柳州到桂林一帶,幾乎無人駐守,只要太平軍衝破武宣的清軍陣地,便可入無人之境,長驅直入桂林。但是,太平軍按兵不動,他們無從瞭解清軍的兵力部署,也沒能掌握清軍內部將帥不和的情況。
連理文也不瞭解。他只是覺得時間一長,清軍援兵會增多,因而對按兵不動感到不安。他給琉球的哲文寫信就是在這個時期,信上寫道:……連登基儀式也舉行了,太平天國會更加堅決地戰鬥吧。既定方針是北上中原,所以需要更大的積極性。不過,畢竟要遠離紫荊山,對太平軍的勇士們來說,恐怕也有點兒不安吧……
哲文立即回信。理文這封信寫得優美,哲文十分激動。不過哲文所回的,雖說是信,卻一半是畫。他想用文章和畫來講述自己身邊發生的一些事。
六月初,信到達理文手裏。
在交戰區,日常生活照常進行。腳伕來往不斷,不僅運來了糧食和布匹,還順便捎來了書信,太平軍不缺糧食,缺的是食鹽和製造火藥的硝石。但他們軍紀嚴明,從那些無孔不入的腳伕、商人處買來的食鹽、硝石,一定會付錢。
官軍卻不同。
哲文的信到達武宣時,太平軍中發生了毒鹽事件。周天爵收買了一些腳伕,把有毒食鹽運送給太平軍。可能是摻和方法不對,毒鹽毒性並不大,只有幾十個士兵喫了後拉肚子。在這前後,太平軍打進清軍中的密探也送來相關情報。此後,太平軍只與可以信賴的腳伕做交易,捎來回信的腳伕則是上帝會會員。
戰局終於要有變化了。在理文寄出信後,清軍統帥、欽差大臣李星沅在武宣縣城死去,死因當然和酒精中毒有關,但他渾身有病,很難說是否只有這一個原因。清軍中流傳他是自殺,很多人也這麼認爲。真相不明。若真是自殺,原因是什麼?自殺的人,肯定是絕望了,那他又對什麼絕望呢?不論真假,欽差大臣自殺的消息,當然鼓舞了太平軍將士的士氣。在這之前,北京已決定派大學士賽尚阿這個大人物去廣西。賽尚阿是蒙古族,在七名大學士中是領頭的文華殿大學士,又是兼戶部尚書財政部長的軍機大臣。要說大人物,恐怕沒有比他更大的了。不過,派出這等大人物,就等於是承認廣西叛亂已發展到極嚴重的地步。任何一個政權恐怕都想盡量蔑視叛亂勢力。對太平軍,北京也希望簡單地把它當作“毛賊”來處理,起碼錶面上是希望這樣。所以,朝廷公開宣佈的是“命賽尚阿出巡湖南”。
從北京去廣西,必經湖南。賽尚阿的任務是統帥廣西軍務,但卻不提廣西的名字。賽尚阿的隨行要員有蒙古都統巴清德、滿洲副都統達洪阿、天津總兵長瑞。這些要員都是滿族或蒙古族,而前線的李星沅、周天爵、向榮等卻都是漢族。朝廷不信任漢人。可是,滿族將軍參加進來,反將前線軍隊弄成一團糟。烏蘭泰的千名滿洲兵原是各地駐防的御林軍,這位正紅旗行伍出身的將軍自然飛揚跋扈。道光六年1626年,張格爾獲得浩罕現烏茲別克斯坦浩罕,當時是回教國援助,在新疆叛亂,烏蘭泰從軍並立下戰功,升爲正九品藍翎長,這是他初次嶄露頭角。道光十五年1835年,他升爲正六品護軍校,算是個正式軍官。鴉片戰爭時,他任正三品營總,已經是位將官了。
一八四三年的火藥庫爆炸事件,恐怕最好地說明了烏蘭泰的性格。火藥庫爆炸,死了幾名士兵,他是負責人之一,因而受到“革職留任”的處分。革了職,仍留在原崗位上工作,上面要給他立功贖罪的機會。他一向一帆風順,青雲直上,這次是陰溝裏翻了船。於是,他咬牙奮鬥,徹底調查火藥庫爆炸的原因,結果查明問題出在製造過程中,最終他改進了製造方法。由於對改進火藥製造有貢獻,他官復原職。但是,他之所以熱衷於改進火藥製造,是因爲要證明過錯不在他,而在製造人,以此說明對他的處分並不恰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