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舜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總之,湖口軍隊一下子不見了,我決定渡長江去安慶。安慶是安徽省會。我心裏想,儘管官軍慣於逃跑,像省會這樣的地方總會盡力防守吧。可是,仍和以前情況一樣。
在九江和安慶間,有個要地叫小孤山,一向被認爲是安慶門戶。安徽巡撫蔣文慶把按察使張熙宇派到這裏,令他守衛小孤山。張熙宇坐船來到江上,剛一見到太平軍船隻的影子,只放了一炮,然後頭也不回地朝北岸逃跑了。只放一炮,大概是爲了逃脫不戰而逃的污名而耍的花招吧。但這品質太卑劣,反遭人鄙視。張熙宇曾逃往徽州、休寧,但哪個城都拒絕他進城。這倒不是大家對這個臨陣脫逃的司令官感到憤慨,而是擔心被上頭認爲是窩藏這等人物的同犯,以後會受處罰。世道不是已經無可救藥了嗎?
丟了小孤山,安慶城等於赤裸裸地暴露在敵人面前。旅店老闆勸我趕快逃難。
“你是行路人,沒有累贅,趕快逃難吧。我們本地人,要逃也得把各種東西收拾收拾。很快就要關閉城門,那時就什麼辦法也沒有了。”
據說安慶有一萬軍隊,可是居民們沒人信賴這些守城兵。同樣是省城,跟長沙或武昌比起來,安慶城小,城牆低,一看就知道守不住。在九江失守前,陸建瀛曾帶幾百軍隊,從安慶城外向東撤退。總督坐在肩輿上,安慶城牆高不到二丈。巡撫蔣文慶登上安慶城牆,哀求從城下經過的總督道:“請您把這些軍隊留在安慶,跟我們一起守城吧!爲了國家,我懇求您啦!”而總督卻向他揚了揚手:“賊軍人數太多啦!這兒根本守不住,我必須要防守蕪湖和江寧。這是上頭的命令。”說完就從城下走過,在安慶附近坐船向東而去。
在太平軍東征沿途所碰到的清廷大官兒當中,表現出有點鬥志的,恐怕只有安徽巡撫蔣文慶一人。他督勵文武官員,準備死守安慶。儘管像總督所說那樣,這裏不可守,但他已決心竭盡全力,勇敢犧牲。對安慶官員們來說,巡撫的鬥志可能是最大的麻煩,變成鬥志昂揚的巡撫的伴死鬼,太不合適。他們早就考慮好了逃脫的辦法。率領安慶一萬駐軍的頭頭是狼山鎮總兵王鵬飛,他已決心把礙手礙腳的部下全部扔下,獨自逃跑。若帶着部下跑,即使化了裝,也有被認出的危險,性命難保。太平軍早已宣佈,官兵、官吏必殺,尤其是大官更不會得到赦免。
蔣文慶立志決一死戰,但他並不認爲安慶能守得住。他唯一擔心的是,安慶存有近四十萬兩現銀和大批武器、糧食,他認爲,僅爲了這些東西不致落於長毛賊之手,也必須要堅決防守。他下令把銀錢物資搬到城外,看來他是打算運往廬州。之後,他命令布政使李本仁留在城中死守。
在巡撫東奔西走期間,李本仁卻道:“官庫和儲存的糧食屬於我布政使管轄範圍,這次轉移我有監督之責,我必須監督這次搬運。”說罷,出城而去。
我聽從了旅店老闆勸告,出了安慶城,船到牛頭山,決定從那兒經池州去蕪湖、南京。布政使李本仁跟我方向相反,他向北走,準備從桐城再去舒城。我們幾乎同時離開安慶,但我過後不久就聽說了他們的命運。這時,消息的傳遞是驚人地迅速,而且相當準確。
太平軍攻陷小孤山後,命陸路軍向北大迂迴,包圍安慶。聽說,李本仁聲稱要加以監督的搬運物資部隊同太平軍陸路軍不期而遇,李本仁和官兵扔下物資,拼命北逃,其速度之快,難以置信。他們知道,一旦被抓,統統要死,當然不能磨磨蹭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