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舜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曾國藩組織了湘軍,臨出發時發佈了《討粵匪檄》。檄文中根本沒有提到忠君愛國。曾國藩強調的是太平軍的殘忍,說他們丟棄了千年禮教,所以必須要討伐他們。
爲何不提忠君愛國?怕惹起不必要的麻煩。君是誰?是從東北入關的滿族皇帝。哪個國?自然是以滿族爲中心的政權。但是,君和國都一直在統治和壓迫着佔中國人口絕大多數的漢族。一般漢人都對滿族及其政權抱有反感,太平軍的造反對一般老百姓反而是件快事。曾國藩害怕太平天國的行動會引起一般漢族的共鳴,所以特別指出他們不尊重和破壞漢族傳統文化,信奉外來基督教,違揹人倫。這樣的檄文對保守的、具有強烈排外思想的士大夫階層當然會起一定的作用。
從發佈檄文、離開衡州以來,已經過去兩年半了,期間發生了許多令人懊惱的事,比如靖港的恥辱。靖港位於長沙與洞庭湖間,是湘江岸邊一座城市,當時已爲太平軍所佔領。長沙因上游湘潭和下游靖港均爲太平軍所控制,孤立無援。
“要先奪回湘潭!”禮聘來的幕僚彭玉麟提出這主張。
武昌是天下肚臍,應當儘可能一步步向它逼近,因此,曾國藩希望繼續北上。向南奪湘潭,在形式上等於後退。
“要奪回城池,最好還是以北面靖港爲目標。”曾國藩道。
“若攻打下游的靖港,則長毛賊上游的援軍便會立即南下回援,目前應當南下,由我來率領先頭部隊”彭玉麟建議。
彭玉麟與褚汝航、夏鑾、楊載福等水師軍官,由原路南下。陸路由塔齊布指揮。時間是陰曆四月一日(陽曆四月二十七日),即“泥城之戰”之後二十天。
原先的打算是,第二天曾國藩率將士南下,但曾國藩改變了主意。不過事實上,他本來就想北上的。他認爲,不攻打靖港是考慮到敵人的援軍會很快從湘潭跑來,但如今彭玉麟等人已南下,湘潭的敵人不可能來援救靖港,靖港得不到援軍,自然唾手可得。因此,他違反了作戰計劃,這是一種企圖搶攻的行爲。但曾國藩這次搶攻靖港以失敗告終。
曾國藩生長在水鄉,卻不知水的可怕。這一年羅霄山脈、雪峯山及南嶺羣山上的積雪融化的比往年早,湘江水位猛漲,水流湍急,而且從表面上還看不出水力的強大。曾國藩準備用四十隻兵船組成的船隊攻打靖港。靖港太平軍由石貞祥指揮。湘軍船隊直奔靖港陡岸,準備登陸,但水流過急,船隻無法控制,沒有靠岸,而是直接被水沖走,過了靖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