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覺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東征高麗的戰車還沒有開上戰場,隋帝國的後院就起火了。
烽火首先在山東點燃。自從戰爭動員令下達,山東就成了主要的戰備後勤基地。從大業六年開始,楊廣就命當地百姓飼養戰馬,以供軍用,同時徵調大批民夫運送糧食前往遼東前線。由於運輸量大,路途遙遠,致使車輛和牛馬大量損毀死亡。
與此同時,頻繁的徭役擠佔了耕種時令,導致山東、河北等地大量農田拋荒,糧食價格飆漲,一斗米賣到了數百錢,而各級官吏依然橫徵暴斂,加之黃河氾濫、洪澇成災,致使老百姓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生存底線被徹底突破。
如何在暴政中生存下去?
瀕臨絕境的山東百姓每天都要面對這個問題。大業七年冬天,山東鄒平人王薄終於在飢寒交迫中徹悟了一條真理——在暴政中生存下去的唯一辦法,就是把自己變成暴民!
於是,王薄率先在長白山(鄒平縣南)拉起了反旗。
爲了把自己徹悟的真理向廣大父老鄉親傳播,王薄自稱“知世郎”,並精心創作了一首政治宣傳歌曲——《無向遼東浪死歌》。歌中唱道:“長白山前知世郎,純着紅羅錦背襠。長槊侵天半,輪刀耀日光。上山喫獐鹿,下山喫牛羊。忽聞官軍至,提刀向前蕩。譬如遼東死,斬頭何所傷!”
這首通俗易懂、振奮人心的歌曲一經問世,立即成爲當年齊魯大地最火爆的流行曲目。四面八方的貧困百姓哼着這支讓人熱血澎湃的歌,像潮水一樣湧向了長白山。從此,王薄帶領部衆在齊郡(今山東濟南市)、濟北郡(今山東茌chí平縣西南)一帶縱橫出沒,攻擊官軍,劫掠府庫,穿金戴銀,喫香喝辣,日子過得無比滋潤。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看着這一切,山東各地豪傑無不怦然心動。於是,多股反叛勢力在一夜之間遍地開花:“阿舅賊”(劉霸道)崛起於平原郡(今山東陵縣),孫安祖聚衆於高雞泊(今河北故城縣西),張金稱聚衆於河曲(今河北臨西縣),高士達揭竿於清河(今河北清河縣)。他們嘯聚山林,攻擊城邑,讓各地官府疲於應付,焦頭爛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