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覺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李密向楊玄感提出了謀取天下的上、中、下三策。他說:“天子出征,遠在遼東塞外,距幽州(涿郡)足有一千餘里,南有大海(渤海),北有胡虜(西突厥、契丹等),中間僅有一條遼西走廊,是遠征軍和國內聯繫的唯一生命線,形勢極爲險峻。如果你親率大軍北上,出其不意攻佔薊縣(涿郡郡治),奪取臨渝(今河北撫寧縣東),便能控其險要,扼其咽喉。如此一來,東征軍的歸路被切斷,高麗人勢必從他們背後發起攻擊。旬月之間,糧秣(mò)給養告罄,軍隊不戰自潰,你就能兵不血刃,生擒楊廣!此乃上策。”
楊玄感略微沉吟,說:“告訴我中策。”
李密說:“關中自古乃四塞之地、天府之國,如今雖有隋將衛文升據守,但此人不足爲慮。我們若率大軍擊鼓向西,所經城池一律不加攻打,直取長安,收其豪傑,撫其士民,據險而守,天子縱然班師,但根據地已失,我們便有足夠的時間審慎籌劃,穩步進取。”
楊玄感又想了想,說:“告訴我下策。”
那一刻,李密若有所思地看了楊玄感一眼。他預料,楊玄感一定會選下策,而下策必將招致滅亡。
這樣的預感讓李密感到很悲傷。他久久地看着楊玄感,緩緩地說:“派出精銳,晝夜奔馳,襲取東都,號令天下!問題是,萬一一百天拿不下來,天下之兵四方而至,事態就不是在下所能預料的了。所以,這是下策。”
“先生所謂下策,實乃上策!”楊玄感斬釘截鐵地說,“如今百官眷屬皆在東都,若先取之,足以動搖士心,顛覆國本!”
李密沉默了。他太瞭解楊玄感了,這是一個被一帆風順的命運寵壞了的世族子弟,他身上的自負、虛榮與驕矜,簡直和天子楊廣如出一轍!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他們都喜歡走捷徑。但是有時候,捷徑也可以用另外一個詞來表達——短路。
是的,所謂快速成功的終南捷徑,往往也是通向滅亡的最短道路。在李密看來,這句話對楊廣適用,對楊玄感同樣適用。
不出李密所料,楊玄感剛剛率大軍圍困洛陽不久,楊廣的東征大軍便已迅速回師中原。面對隋朝大軍對他形成的反包圍,楊玄感犯下了一個不可饒恕的戰略錯誤:他聽信部將李子雄的計策,把本來就不多的兵力分成兩路,一路抵擋已經屯兵黃河北岸的屈突通,一路進攻從長安趕來馳援東都的衛文升。但是,屈突通很快就突破了他的防線,順利渡過黃河,與衛文升部和駐守洛陽的樊子蓋部遙相呼應,對楊玄感形成了前後夾擊之勢。